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0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28
是张之洞。依据是——
1884年6月观音桥事件发生后,法军为了迫使中国妥协,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大规模的袭扰活动。福建水师在马尾遭受重创,北部也多次遭到法军攻击。法国远东联合舰队司令孤拔甚至扬言进攻大沽口,威*京师。清军在东南沿海的防御形势异常严峻。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清廷决定采取“战越牵敌”的战略,即在越南北部主动出击,以牵制法军对我东南沿海的侵扰。清廷认为这个办法切实可行,于是给彭玉麟等人下谕旨说:“法国人的真正意图很难预料。万一开战,潘鼎新(时任广西巡抚)、岑毓英(时任云贵总督)应当将军队切实训练,听候调遣。广东能否派出一支奇兵,沿着钦州、灵州一带的小路前往广西?请彭玉麟等人认真筹划。”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进入了彭玉麟、张之洞的视野。本来,清廷重新启用冯子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这中间却有一个重要的障碍,那就是张之洞与冯子材之间的矛盾。张之洞在倒冯一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张之洞虽然鄙视冯子材,但此时除了冯子材之外,没有其他合 适的人选可以率兵出关作战。张树声重病缠身,不可能带兵。彭玉麟虽然多次请求带兵上前线作战,但张之洞不同意。张之洞觉得,他自己对军事并不在行,需要及时得到彭玉麟的指点,一旦彭玉麟前往前线,他将手忙脚乱,贻误大事,所以他坚决不同意彭玉麟出关作战。
这个合适的人选只能是冯子材。张之洞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张之洞只允许冯子材统率两三营精兵出关作战。只能带两三营的兵,对于冯子材这样的宿将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张之洞不信任冯子材,冯子材却对张之洞毫无怨言。在冯子材的眼里,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私人恩怨都是可以抛开的。他在给张之洞的回信中说:“与其秘密集中部队突袭,不如堂堂正正地派兵与法军决战。现在关外的粤军总共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如果香帅(张之洞,号香涛)看得起我冯子材,就命我统率这一万五千人与法军决战。后勤保障还请香帅多多费心,只要后勤不出问题,我保证击败法军,使敌人从此以后不敢窥视广西、云南边境。”
冯子材的胃口令张之洞感到非常的震惊。因为自太平天国被*后,只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少数几人统兵数量超过一万,而冯子材刚一开口,就要统率一万五千兵,这令张之洞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张之洞委婉地回绝了冯子材。
后来,广西前线的局势对清军来说越来越不利,潘鼎新多次请求张之洞派出援军。张之洞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请求冯子材率十营军队前往广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28
并非张之洞和左宗棠。而是时任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张树声。
光绪九年(1883年)十二月,中法两国因越南的保护权问题争执不下,兵戎相见,法国侵略军悍然向驻扎在北圻的中*队发起进攻,中法战争爆发。
初始,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法军乘胜北上,叩我边关,并将战火引到中国东南沿海。国难当头,清朝上下着急,地处抗法前沿阵地的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想到了赋闲在家的老将冯子材,起用他督办高、廉、雷、琼4府25州县团练。
1883年7月13日至1884年5月22日——张树声任两广总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29
张之洞,他是两广总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29
答案是一个都不是。
左宗棠离开曾国藩很早,而冯子材划归曾国藩又很晚,就算打过交道左侯爷也不会推荐这个人。
张之洞跟冯子材有关系。但是开始的时候,张之洞可是张佩纶暗算冯子材的帮凶,这种人会抬举冯子材那才是见了鬼了。事实上张之洞也并不待见冯子材,要是我自己干了这种亏心事,我也怕冯子材报复我,傻瓜才会用仇人。
张之洞之所以最后跟冯子材成为准盟友,那是因为他真见了鬼了。
他首先发现自己出身的清流系文人都是废物,他自己之所以被扔到两广打仗,就是因为老朋友张佩纶连续吃大败仗。然后他又发现淮系真的渣到底了,潘鼎新这个白痴,为了甩丢镇南关的锅乱告黑状,竟然稀里糊涂把他这个淮系盟友也给卷了进去。
人是活在太阳月亮底下的,跟鬼过日子真就是嫌命长,所以张之洞最后只能截胡了潘鼎新的军火和军饷,去跟冯子材搞好关系。
只能说张之洞这个人转弯快,同时还分得清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