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的名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20

周立波(1908-1979) 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益阳人。出生于私塾教师之家。1924年秋考入长沙省立第一中学,在师长王季范、徐特立等影响教育下,思想追求进步,喜爱新文学。第一次大*失败后,辍学回县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随周起应(周扬)到上海,后考入江湾劳动大学经济系学习,参加*互济会活动。1930年春因散发传单被校方开除。不久返乡,开始从事文学写作和翻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上海神州国光社当校对员。1932年一二八事件后,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入狱。1934年7月被保释出狱。后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党。负责编辑左联秘密会刊,任*左联党团成员,并任《时事新报》副刊《每周文学》编辑。他积极从事左翼文艺运动,翻译了《被开垦的*地》、《秘密的中国》,译著近百万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前方总部和晋察冀边区参加抗日战争工作,任战地记者,写出报告文学与散文集。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参与地下党领导工作,并参加编辑《抗战日报》。1939年5月被周恩来调到桂林,任《救亡日报》编辑,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筹备委员。同年12月到达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编译处*兼文学系教员,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执行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任《日报》社副刊部副*并主编文艺副刊,同年冬任八路军南下第一支队司令部秘书,随军南征。1945年日本投降后,任中原军区《七七日报》、《中原日报》社副社长。1946年后被调往东北,先后任*区委宣传委员、松江*宣传处*等职,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并编辑《松江农民报》。1947年开始创作《暴风骤雨》。1948年调任东北文协《文学战线》主编。1949年7月被选为全国文联和全国文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沈阳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室主任、政务院文化部编审处负责人、湖南省文联*兼*党组*等职,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连续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全国作家协会理事,并兼《人民文学》编委和《湖南文学》主编。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参与编剧拍摄的《了的中国》影片,先后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湘江之夜》获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他是中国现代卓有成就的优秀作家。1979年9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说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选集》、《立波文集》。

叶紫(1910.11.15-1939.10.5)原名余昭明,又名余鹤林、汤宠。湖南益阳人。1926 年就读于武汉军事学校第三分校。四—.二政变后,父亲姐姐被害,只身逃离家乡。先后流 落到南京、上海等地,做过苦工.拉过洋车,当过兵,讨过饭。后又任过小学教员和报馆编辑。
1932年与陈企霞共同创办《无名文艺》,同年加入“左联”,走上文学道路。1933年参加中国*党,并第一次以叶紫为笔名发表短篇小说《丰收》,引起文坛注目。随后又写了一些散文、小说。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自费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丰收》,收入《奴隶丛书》。同年患严重肺病。病中写作和出版了中篇小说《星》及短篇小说集《山村一夜》。抗日战争爆发后,因贫病交困离沪返湘。1939年不幸英年早逝。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订,益阳安化县小淹乡人。从小勤奋好学。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史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道光皇帝曾亲书“印心石屋”匾赐之。1839年6月病逝于南京。

周扬(1908-1-1 ),原名周起应,笔名周苋,等。1908年生。湖南益阳人。 文艺理论家、美学家。1927年加入中国*党。1928年毕业于上 海大厦大学,同年留学日本。1930年回国,参加领导中国左翼文 艺运动。1932年重新入党,任**上海局文委*,“左联” 党团*,主编《文学月报》。1933年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的现 实主义与*的浪漫主义》。1936年发表《论现阶段的文学》、 《关于“国防文学”》,参与倡导“国防文学”运动。1937年赴 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延安大 学校长、《文艺战线》主编等职。先后出版论文集《表现新的群 众的时代》、《民间艺术和艺人》、《论赵树理的创作》等。1 944年编纂出版《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和1948年翻译出版车尔尼 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1949年7月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 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宣传部副*、顾问, 全国文联副*、*、中国作协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 院副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第三、四届 全国政协常委。“文化大*”期间遭受*,被投进监狱。粉 碎“四人帮”后得到平反昭雪,重新走上工作岗位。19年7月31日病逝于北京。辑有《周扬文集》。

齐己(860-约937)俗名胡得生,赫山区(原益阳县)人,晚唐著名诗僧。自幼家贫,其父佃种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田为生,六、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靠为同庆寺牧牛度日,寺僧爱其聪慧,常教以识字念经,亦谈诗论文。后出家,佛事文事双修。60岁以前大部分时间在衡岳道林寺、庐山东林寺度过,期间曾云游四方。晚年驻锡荆南龙兴寺。一生除精研佛理外,致力于诗歌创作,是中晚唐与皎然、贯休齐名的三大诗僧之一,其传世作品数量居三大诗僧之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00余首,数量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位。其诗除禅林生活和登临酬答等题材外,不少是反映晚唐和五代社会动荡、战祸频仍、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之作,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积极意义,艺术上亦具鲜明特色,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多有赞誉。一生著述甚丰,有《白莲集》、《*旨格》、《玄机分别要览》等。

周谷城,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人,18年9月13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既是一位博大精深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爱国爱民的社会活动家。

周谷城18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大学期间他刻苦攻读,博览群书,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1年毕业后,应邀回长沙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教授英语和伦理。当时*同志在一师附小任主事,两人谈吐投机,很快成了知己。在*的影响下,使他坚定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信念,1927年春投入了农*动工作,任全国农民协会宣传干事。大*失败后,他先是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32年转至上海济南大学任史地系主任,教授。1942年经*地下党引荐,转移至重庆,进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给文、理、法、商四学院大学生讲授世界历史,后仍在复旦大学执教,并兼教务长。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125068.html?fr=qrl3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