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 如何做禅(佛教)及相关,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3:4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0:14

坐禅的目的,是要透过静态身心训练,学习放下种种紧张、不安、焦虑和妄会,让身心得到清净和安宁,最后把这种效能,用在生活之中,做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而发挥禅的真正效能。
禅坐——调和身心的关键

坐禅的目的,是要透过静态身心训练,学习放下种种紧张、不安、焦虑和妄会,让身心得到清净和安宁,最后把这种效能,用在生活之中,做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而发挥禅的真正效能。

坐禅的基本要领,包括调身、调息和调心,透过身心的调理,心变得安定、清醒和觉察,并接触到心智活动的上游,从而契遇到自性或深度的自己。

坐禅同时也是大效纾解压力的方法。它能使你身心轻安,紧张和焦虑得到缓解,只要每天抽二十到三十分钟练习,个中妙处自可领会。

禅坐即是坐禅,它是心的效能训练之基础。心智的开启、潜能的开发,乃至生命终究意义的证悟,都要从坐禅开始。

禅坐对紧张、焦虑的现代人,具有安定和缓解的效能;同时对于身心的健康亦有明显的助益。禅坐具有以下的效能:

透过身心的放松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提升。

它是一种自然纾解压力的方法。

有助于情绪的安定和清醒的思考。

提升生活与工作的效能。

开启自性中的智慧和创造力。

发现深度的自己或永恒的慧命。

坐禅的方法不外乎调身、调息、调心三个要素。就顺序而言,需先从调身做起,次而调息,再次而调心,兹简要介绍如下。

调身

一个修习禅定的人,平常应常常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八段锦、做体操、做香功等等,做运动有几个要点:

运动的方式须配合自己的体力。

必须专注的做。

喜悦而兴致勃勃的做。

持之以恒。每日早晚各一次,伏案劳神者,每天应抽出二十至三十分钟作运动。

运动有助于血液中的化学平衡,使精神愉快、神经松弛,它促进一个人静醒,也减少心理的紧张和焦虑。

在坐禅前后,均需做适量的暖身运动,并注意按摩全身各部位。坐禅前先运动后按摩,以期身心轻安,血液循环正常。开静之后,先按摩后起身,再做运动。按摩时应以两掌搓热,先轻轻按摩双眼,依次以双掌按摩面部、额部、后颈、双肩、两臂、手背、*、腹部、背部、腰部,再至右大腿、膝盖、小腿,再至左大腿、膝盖、小腿。

坐禅并不限定时间,惟在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练习禅定的人食不宜过饱),一般人因工作繁忙,可选择早晚练习,时间随自己适应能力由短而长,短则三、五分钟,长则一小时或更长,乃至数小时或数日,一切随缘,不宜勉强,而影响身心健康。

坐禅的姿势,通常以七支坐法为通用原则:

双足跏趺:学者坐于约两尺正方坐垫上,垫子后段约比前段高6厘米(可依自己需要酌予增减),坐定后以左腿在下右脚置于左大腿上,再将左脚置于右大腿上,反之亦可,称为全跏趺坐,亦称双盘坐(如图一)。不能双盘者,可采单盘,即将右脚置于左腿上,左腿置于右腿下,反之亦可,即半跏趺坐(图二)。如单盘仍有困难,可采交脚坐,即把两小腿交叉向下面盘(图三)。如以上各种坐姿均有困难,则采正襟危坐(图四),即坐于与膝同高的椅子上,两脚掌平放于地,两小腿垂直,两膝间容一拳距离。以上各种坐法,背均不宜倚靠任何东西。

背脊竖直:头顶天垂直,收下额,如一座巨钟。

结手印:右手背放在左手掌心,轻搁在两小腿上,贴近小腹,如正襟危坐,可置两大腿上。

放松两肩:面部肌肉亦随之放松,任其自然。

舌尖微抵上颚:若有口水缓慢咽下。

闭口而用鼻息。

眼自然微张:投视于身前二、三尺处。对于初习禅坐的人,两眼宜闭,免于妄念,对于老修者宜开,免于昏沉。

调身最重要的原则是安适,因此环境宜安静,空气流通但避免风直吹,光线柔和不宜太亮或太暗,太亮容易分心,太暗容易昏沉;此外要注意身心放松,衣着宽松,两膝应包裹暖和。
调息

在坐禅的功课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呼吸,亦即调息。呼吸的方式大别可分为四种:“风”系激烈运动后的呼吸,此类呼吸不宜坐禅;“喘”系恐惧、紧张、焦虑时的呼吸,应舒畅后再行打坐;“气”为平常的呼吸,每分钟约16-18次,可听到自己呼吸声音,这是坐禅的基本要求,坐定后,开始调息。

1. 数息

在禅坐前应先做三次深呼吸:将两手敷于小腹,先用鼻吸一口气,引入小腹,使小腹隆起,再收小腹,继续吸气,使肺部隆起,舒展胸肌,闭气十秒,再由口把气慢慢吐出。如是三次深呼吸后,依自己适当之坐姿坐妥,便开始数息。每呼吸一次数一,从一数到十,数完后再从一数到十,不断继续下去。数息的目的是克服杂念,也就是说如果能从一数至十,而能保持没有杂念妄想,便是成就了一个单元。若能一个单元接着另一个单元成就下去,便能入于定净。数息时可以顺着数如一、二、三……十,亦可倒过来数,如十、九、八……一,亦可隔数数,如二、四、六……二十,各种不同数法,是供数久了发生习惯而失去专注时变换使用。

2. 随息

当数息一段时间,杂念妄想渐渐消除,便将注意力放在呼吸的出入上(随鼻息),心念似乎就系在呼吸的进出往来之间。久之,连呼吸也忘了,进入清净忘我的安适。另一种随息方法称作随息想,每吸一口气,即想吸进的是清净之水(水观)或空气,遍通体内,呼气时则将浊秽排于身外,久之亦易入净。这两种随息,可以自由使用。此外,禅家所谓“守息则定”,即调和鼻息,使其无声响结滞,不粗重虚浮,出入之息,细密绵绵,若有若无,神情因而安定,渐趋定境。

3. 止息

随息一段时间,若心里觉得安静调适,会很自然地进入定境,这就进入止的阶段。所谓“若心欲静,便舍随,凝心止住。”在数息随息之后,身心如能调和,这种安静的心境立即出现,这时在心境上已有了轻安舒态之感,由于妄念不起,无为、喜乐、轻松和专注的心情于焉出现,这已经进入初禅了。

4. 观息

在止的阶段,如果心境昏暗恍惚,就要内观自己呼吸的出入相;呼吸气长,要了了分明;呼吸气短,也要了了分明,当心系于呼吸出入相时,自然安定。观也可以采取“调心”一节中的方法为之。

5. 还息

虽往过观想,心境仍然浮躁不安时,就要舍去观的方法,回归到数息的阶段,提起专注力数息便是还。

6. 净息

透过观和还的校正,心境渐渐安定下来,便能凝止心神,寂灭思虑和妄念,而达于心清净。

数、随、止、观、还、净六个方法便是六妙门,从调息、观想到心净,不但可以入于定境,亦能入于定慧之门,而开悟见性。《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中说:

如经说阿那波那,

是三世诸佛入道初门。

调息为何会使人入定呢?这可以从生理学的角度加以解释,所谓调息就是调理呼吸。当一个人坐下来专注于呼吸,尤其是腹式呼吸时,腹肌随之产生一收一放的张力,它的部位正是传统所谓的丹田。根据日本关田一月的研究,这个呼吸肌的有规律运动,刺激了大脑的清醒中枢,而使一个人进入清醒状况,不再陷于昏沉,同时对妄想做相当的抑制。因此,从学习理论看,如果我们配合“数息”或“随息”的操作活动,就很容易把数息、随息两种与清醒联结起来。练习久了,这个联结自然牢固,以后只要需坐下来数息或随息,即刻能产生清净安定。这种清净和安定就是佛家所谓的的“三昧”。三昧的体会,由浅而深,配合调心,长期练习,即可进入无相三昧的自在。为了达到上述的学习效果,吸气时必须膨胀小腹,而呼气时则收缩小腹,这是腹式呼吸。
调心

调心是坐禅三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说调身和调息都是为调心做准备的。佛法的基本观念是万法唯心。当一个人心里平静安定,自然一切笃当贴切;心里浮动不安,必然起妄念焦躁。因此调心是禅定的功课中最主要的一环。

心与行为相互呼应,要调心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作息,使生活正常有规律;行善布施、宽容博雅和戒杀(戒除残暴)、戒盗(戒除偷盗和贪心)、戒淫(戒除不道德的事)、戒妄语(戒除情绪冲动的说话)、戒酒(不以酗酒来麻醉自己),这是佛法中对在家人修习坐禅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贪、镇、痴三毒才不致闯入心中,心理才会平静。

其次是坐禅时的调心,它透过观想(即冥思)的方法来达到禅定。心理的不安和清静均源自过去的经验,它是透过各种感官及意识思想而存在(即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产生)。换言之,妄想或清净都与自己过去经验有关。因此,如果我们能引发储存在脑子里清心安适的经验,来取代浮躁不安的经验,便能把自己带入净定的世界。这在心理学上叫作制约,它可以从学习中获得。不过,每个人的内在经验不同,必须先找出过去获得净定感受的单纯经验,才能引发清净感来代替浮躁不安的妄念。也正因如此,必须经过一番内省,才能找出引领自己走入宁静世界的观想对象,有时甚至需要有经验的老师给予帮助。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观想的对象也就不同。兹将观想的类别归纳如次:

从眼根观者,观庄严的佛像、观日、观水、观树等。

从耳根观者,如观一个轻恬的声音“无”“哼”“朴”或其他音符如风声、念佛声等。

从鼻根观者,如数息与随息想。

从舌根观者,如以舌抵上颚,心系该处。

从身根观者,如观眉心、鼻端、脚心、丹田,或观全身轻松、清净、舒畅等。

从识根观者,如参公案、参话头(例如参“念佛的是谁”,而观照在话头“谁”上)或者内观自己成清净的水、春和景明的祥和大地等等。观想是不能抄袭的,某甲观日或观水可以入定,但换另一个人可能使他烦躁,那是因为过去经验不同的缘故。因此,有些人可以从参禅入定,有些人则必须选择念佛入定,有些人从观音入定,有些人则必须以观佛像入定。每个人心理生活背景不同,协助他入定的方式不同,这在《楞严经?观音圆通章》中说得很清楚。

固然导引每个人清净安定的观想不同,但就心理学上看,选择观想的对象,仍有可资遵循的原则,兹扼要说明如下:

观想的对象必须是单纯、恬淡、轻松、安详。

观想的对象必须能引起自己身心松弛。如果观想的结果反而引起紧张或妄想,应即放弃,另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观想对象。

观想时只系念于一处,守住一根(眼、耳、鼻、舌、身、意在佛学上称为六根),一根清静安定,其他五根亦随之安定。

以上所述调身、调息和调心无非是引发一种身心的安适,以净定代替浮躁,以恬适代替不安。

坐禅的目的,是要透过静态的身心训练,学习放下种种紧张、不安、焦虑和妄念,让身心清净和安宁。坐禅是有效纾解压力的方法,能让身心轻安,免疫功能提升,并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能。

坐禅是心的效能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透过静态的安住和清醒的觉照,训练自己的心能,慢慢迁移到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之中,产生清醒颖悟的心力,这就是智能开启的关键。

坐禅的基本要领调身、调息和调心三者之中,以调心为重心,当身、心和性灵得到调伏时,心灵生活就有全新的境地。

好了,因篇幅所限,暂时给你说这些,你可以上网搜一下这方面的电子书,很多的。还可以学一下自我催眠,也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思想问题。还有www.wangfengyi.com这个网站上的内容你看看,也可以帮助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0:15

其一:拣选问题的几个方面回复如下;
其二:初次接触佛法,可以看一些基础例如认识佛教,而后在脑海中对正信佛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看大乘起信论,之后建议持地藏经;
其三:先期推荐地藏经而不是其它*的原因为,疾病,无论生理同心理上面的,在佛教中所说是业力示现,而地藏*则是消除业障最好的*;
其四:禅定在佛教中有很多方法,本质是观想,观想佛陀菩萨法相、佛号、*、种子字、坛城等等,这个需要系统的学习,而且是对佛法有一定了解后才能做到的;
其五:鬼怪,在地藏经中所说,地狱鬼王,阎罗鬼王,其实看似鬼身,并非为鬼,是同佛陀菩萨罗汉同样的存在,也是为度化众生而示现的,若干劫后,也为佛陀;
其六:我们所说鬼怪,多为魔王化身,影响众生修行障碍;
最后:以上纯为末学本人观点,仅作参考,如有兴趣的师兄可以添加末学好友,共同教帧?
末学处有若干佛卡(开光护身符\唐卡\佛像)免费结缘有情众生,如有需要,敬请浏览末学空间或百度搜索查看详情!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泷湶寺佛卡流通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0:15

有精神病史的人,不宜学坐禅,你可以先选一些佛经或佛菩萨的名号来每天念念,祈求佛菩萨的加持。亲近一些有德的出家人,多听经闻法,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等病彻底好了再学坐禅。
你可以读一些佛教人们的书,《什么是佛教》。《心经》《大悲咒》《弥陀经》等,念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等名号,很有加持力的。保证对你有好处的。
鬼神并不可怕,它只是生存在另一空间的众生。你只要心存善念,他也会恭敬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0:16

禅讲究修心,降龙伏虎心,人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只有超越自我的偏执才能觉悟获得智慧,摆脱 尘世的种种*, 禅一般有几种,坐禅,和行禅,一般从坐禅开始
时间不用太长,坐禅一般就是晚上,但是挑环境安静点的地方,放下身心诸般念头,
第一不是让你睡觉,第二你得自己用心体会,一中空灵的感觉
第三,不是什么神功
第四 要保持身心和气, 一般坐禅久了,要入禅很容易不知不觉
然后就是求取智慧,禅就像灵魂洗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0:16

哦?同道啊~~

好吧,首先问一个问题:“你打坐是为了什么?”如果你回答我“是为了成佛啊~”呵呵,同学你进了一个和马祖常是一样的误区了。。
这个。。可能还有解释一下的必要:
这是关于“磨砖成镜”的典故,以下是借鉴的。。

马祖禅师到怀让禅师那儿学道,每天都坐禅,有一次怀让禅师问马祖:“你坐禅是为了什么?”马祖说:“当然是为了成佛啊!”
怀让就拿了一块砖磨了起来,马祖觉得很奇怪,问他磨砖着什么?怀让说:“把他磨成镜子。”
马祖说:“磨砖怎么能磨成镜子?”
怀让答:“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开始回答楼主问题:
打坐不能算是佛教的主要修行方式,因为不同的宗派也有不同的修行方式,打坐是禅宗的基本修行方式。
在学习打坐前,首先要明确为何要打坐。的确打坐不能成佛,打坐只能把腿练好!释迦摩尼就是坐禅成道的,在他之前的修行人都在打坐。但是成佛的就只有他。所以成佛与否,开悟与否,不在于坐,在于心。在于心能否明净,没有执着,没有挂碍。至于坐得怎样,姿势对不对,坐得久不久,这是了不相关的。
不过一般人还是得坐禅的,自古以来,各宗各派都不反对坐禅,他们都确认坐禅可以安定心的功能。

如果明白这些,你还准备被继续的话,就让我来介绍方法吧

其实这个不用我详述,网上有的是
最简单的就是数息观,出自《安般守意经》,简单的来讲
1.把注意力放在鼻端,了知身体的存在。
2.察觉呼吸的出入,观照呼吸。
3.呼气时开始数,吸气不数。
4.可以分不同的数法,如:顺数(1~10),倒数(10~1),隔数(1,3,5。。。。)
重点: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数字上,只要明确自己在数就行!不要试图控制自己的呼吸。不要一味的追求方法!这很重要,坐禅的目的是为了静心,静心是为了入定。入定是为了和宇宙沟通,破除无明。
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在此不累述了。

最重要的是坐禅中遇到的困难,记住你的初发心,中途的困难是为以前的孽障的“果”,不要害怕就行。

只要记住你的初发心,那就是一颗菩提心。放下对方法的执着,不要过度紧张,不急不燥。还有不要在意每次坐的时间。。
你一定行的!

祝你成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