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的产品经理要有什么思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3:4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43

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对TOB来说,客户花钱购买的是一个服务,而无论是产品功能也好,后台系统也好,都只是整个服务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将服务理解为一个系统,那么其中每个流程都是其中要素,产品经理需要对服务中各要素及联系有更全面的解析,才能更好地给客户带来价值。
1. 了解服务流程
企业服务顾名思义,先有企业,再有服务。所以这个点的核心在于:去了解企业,了解客户!(心里默念三遍)。

TOC产品经理往往研究的是群体特征,满足一群人的通用需求;TOB产品经理研究的是一个个客户的需求,每个客户需求又往往不同,比如大客户有更多定制化需求,小客户只需要基本需求(俗称大B和小B)。

那么如何确定大客户哪些需求具有可延展性(适用于小客户),小客户需求是否具备通用性,这时候就需要产品经理深入了解实际业务流程,沟通每个需求的问题背景,以解决客户核心问题,带来真正的价值。

B端产品经理做业务调研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用户访谈、轮岗实习、调研问卷等,但万变不离其宗,绝不能闭门造车。 注意,任何服务都可以用人工运营的方式实现,之所以要优化,其实就是效率问题。

那么产品经理在调研业务过程,不能只是管中窥豹,而要有更宽的视野,自顶向下去了解全局业务,否则就可能只解决了订票问题,但忽略了改签问题~

2. 定义系统能力
梁宁曾经讲过系统能力的case:一台ATM机。她提到一个简单ATM若要提供完整的系统能力需要七个岗位:战略、运营、现金、密码、硬件、客服、技术。 同样的,当产品经理提供一项系统化服务时,需要定义好各环节的能力,否则整个系统就会乱套。

当然,不同服务所需要的系统能力不尽相同,比如刚才讲到的ATM,需要现金;而如果是电商服务,需要供应链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结构化思维,根据业务的上下游或者流程步骤,定义整个服务所需要的能力。

当然,战略、运营、技术甚至是客服,都属于B端服务的基本能力。比如客户对后台有疑惑,就需要客服同学去解决;后台系统出现故障,就需要技术同学及时处理以保持稳定;每个功能的价值传递,需要运营同学做数据分析及价值评估。

对此,有些产品同学可能认为这是公司层面的考虑,而我只负责需求产出和功能稳定即可了。对于这种观点,先不说高级产品与初级产品的思考层次。咱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最爽的快感是产品解决了客户问题,带去了价值。而客户的视角往往是认可了购买的服务,而不是其中某个功能。

如果产品经理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去care其他资源调配,最后服务出问题了,其实….锅还是产品经理的,哈哈哈哈哈哈~

3. 系统能力效率最大化
产品经理利用系统思维定义好服务后,要考虑各系统能力的相互影响,从而协调好资源。就如同系统思维的定义,每个环节的能力都是生生相克的。

如果产品经理定义了一个天马行空的交互,那么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会有诸多疑惑,导致使用成本指数上升,也在无形中决定了客服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做培训。

如果产品经理定义了一个硬件有问题的ATM,并且也不协调资源解决根因,任其随处爆bug,那么技术人员、客服人员都会陷入解决bug、解释bug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如果产品经理定义了一个杂乱无章的数据统计,当运营需要数据来传递服务价值时,就得花大量时间整理数据,甚至协调资源单独跑数据,一方面延误了价值传递的及时性,客户无法感受服务价值,另一方面也导致运营、技术在各种琐事上折腾,影响工作效率。

可以看到,每个系统能力如果定义有缺漏,整体服务质量会受到蝴蝶效应般地影响,不只是降低了服务提供者的ROI,更甚地是,客户认为没啥卵用。 所以回到前面所说,产品经理提供的服务,绝不仅仅是一个后台、一个工具那么简单,还包括了各环节人力的投入。如何让每个系统能力的效率得到最大化,是利用系统思维解决客户问题关键的一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