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08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8:27
舞狮大约始于汉代后,也是我国民间喜庆节日的传统表演项目,春节、元宵最为多见。中国原不产狮子,《后汉书》载汉章帝时月氏国(西域的一个小国)贡狮子,当时名为“狻猊”。从那时起人们就把雄健、威武的狮子视为吉祥、勇敢的象征,又模仿狮子的形象和动作,逐渐形成狮舞,庆典
喜日以此为乐,并期望驱魔辟邪,故有“辟邪狮子”之称。 明清时期,狮舞流行更为广泛,且花样更多,形成了许多流派。一般由两人合作舞一大狮子(有的地区称“太狮”),或一人舞一头小狮子(有的地区称“少狮”),另一人扮武士或大头佛持彩球逗引。
在表演上可分“文狮”和“武狮”二种。“文狮”主要刻画狮子温顺的神态,有搔痒、*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则表现狮子勇猛的性格,有跳跃、扑腾、登高、翻转、踩球等动作。舞狮时一定要有锣鼓奏乐,狮踩乐点,节奏分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9:45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19
舞 狮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3:11
正月十五元宵节,全国各地都有耍狮子的风俗习惯,那么,这一风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东汉章帝时,西域的大月氏国给汉朝进贡了一头猛兽,头大如筛,口大如盆,眼似银铃,满身金毛。这只猛兽十分凶猛,关在铁笼时常张着血盆大口,发出吓人的叫声。进贡的使者说:“这是大月氏国独有的一种猛兽,因为长了一身金黄的毛,人称金毛雄狮子,又因为它十分凶猛,称为兽中之王”。
汉章帝认为大月氏国把这头猛兽进贡给汉朝,是祝汉朝兴旺,年年吉祥如意,于是当场命人把金狮收到后宫,并精心喂养。谁知,大月氏国的使者却对汉章帝说:“ 我们进贡金毛狮子,是想让贵国驯服它,如果来年驯服了,大月氏国就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永远归顺汉朝。如果驯不服它,就从此断绝来往”。
汉章帝听完以后,哈哈大笑,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难道没有人能驯服这头狮子吗?”于是当即答应使者来年来看驯狮。
大月氏国使者走后,汉章帝招来满朝文武,商议驯狮之事,随后出了皇榜,在全国招募驯狮的能人。
皇榜一出,就有一个勇士模样的驯狮人前来应招。汉章帝命令设宴款待他后,让他前去看狮子,谁知这人一看关在笼子里的狮子,顿时心惊胆战,十分害怕。突然,猛兽吼了一声,这人当场吓倒。汉章帝十分生气,下令把他杀了。
过了几天,又来一位勇士应招,他动作麻利,说话在理,叫人心服口服。汉章帝又设宴招待了他,然后让他去看狮子,狮子见有人来了,就从铁笼子的那头向这头猛扑过来。这人不慌不忙,双手一指,大喊一声“啊”,狮子被吓得退了回去。汉章帝就封他为“引狮”。谁知此人驯狮有勇无谋,有一次驯狮时,被狮子咬掉了一只手。汉章帝得知后,又下令另找“引狮”。
过了几个月,又来了第三个驯狮人。他见金毛狮子凶猛异常,决定智驯。他先是一连几天不给狮子喂食,直饿得它筋疲力尽后才打开笼子,谁知这雄狮兽性发作,一出笼就扑过来把他咬死了。宫中武士见狮子出笼伤人,情急之下,一阵乱棒打死了狮子。
汉章帝听说狮子*了,十分生气,决定把打死狮子的人治罪。
监斩那天,打死金毛狮子的罪犯被带到了法场,他对监斩官说:“请大人禀报皇上,如果给小人一次机会,我定能让金毛狮子复活并驯服它”。监斩官立刻禀报,汉章帝虽然不相信,但想到使者来观看舞狮的事情已别无他法,就决定让他戴罪立功。
第二年春天,各国使者前来朝见,汉章帝设宴招待。果然,大月氏国的使者提出要看驯狮子。汉章帝就让驯狮人领着金毛狮子进入宫中。只见驯狮人手持绣球灯引逗狮子,狮子时扑、时跃、时打滚、时抖毛、时吼叫,真是百依百顺,各国的使者看了,都连连称赞汉室大有能人。大月氏国王知道后,表示永远同汉朝和好。
正月十五那天,汉章帝问驯狮人用了什么办法让死狮复活并把它驯服的。驯狮人说:“圣上如果能免去小人欺君之罪,小人就实话实说”。汉章帝答应免罪后,驯狮人说:“我是剥下了死狮的皮毛,又让我的兄弟披上皮毛扮演狮子,所以狮子才会那么听话啊”!
汉章帝不但没有治罪,反而让他们兄弟俩又表演一回,并称赞了他们。
这件事传出后,老百姓认为耍狮子为国争了光,于是就用木、泥、布等做成狮头,用麻做成狮皮,仿照表演,耍狮子的习俗就这样传开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5:52
因为这是元宵节的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8:50
因为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