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挂彩灯耍狮子的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0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8 22:25

东汉张衡《西京赋》中描写的“百戏”表演,“鱼龙曼衍”一则,定有海鳞变成龙的故事。中华民族自喻为龙的传人,所以华人都对龙非常敬仰和亲切。不仅画龙、塑龙,而且还以龙为舞,认为这样会带来吉祥。炎黄子孙除喜欢舞龙外,还喜欢舞狮。

舞狮起源于三国时蜀汉孔明南征之后,军中用南夷献的狮皮装扮作乐庆贺胜利。后来,这种活动逐步流传民间,所不同的是狮皮改用布料涂彩制成。魏人孟康《汉书·礼乐志》“象人”时说:“若今戏鱼、虾、狮子者也”。这是文献上关于狮舞的最早记载。唐、宋时,已将“社火”“舞龙灯”“耍狮子”结合表演,耍龙灯狮子就成了民间一种用于庆典的常见表演形式。唐代有规模宏大的“五方狮子舞”,诗人白居易曾这样描写:“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面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起毛衣摆双耳。”

千百年以来,经过劳动人民的不断创造,耍龙灯狮子已发展成一种形式完美、具有高度技巧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常见的有龙灯、布龙、草龙、百叶龙、彩龙、火龙、武狮、文狮、太狮、少狮等。龙头用竹篾扎成,上面糊纸涂彩。龙身一般七到十三节,用布缝成筒形相连。龙脚为系在龙节上的竹木棍。舞时,龙头前的一人持彩绸扎的宝珠,引龙戏舞。舞龙者手持龙脚棍按一定程序挥动。主要表演内容有蛟龙戏水、二龙抢宝、盘龙打滚等,动作跳跃飞腾,气势十分雄伟。

在节日夜间耍舞,还要同时放烟火、爆竹。如是火龙,在龙身的每节中还要点上蜡烛,起舞后光彩夺目,特别可观。节日白天一般是舞的彩龙,节中不点蜡烛。这样舞时非常方便,动作也就轻捷矫健、跳跃灵活。在表演者精湛的表演中,蜿蜒飞舞,十分好看。

作为以兽为舞的耍狮子,它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在节日中与耍龙等舞技配合表演。传说中耍狮可以驱邪。我国狮舞表演,北方以耍“武狮”者居多,江南以耍文狮居多,而嘉陵区基本上以耍“文狮”为主。

用竹蔑扎成狮头裱糊后涂上五彩图案,安上玻璃珠眼睛,显得活灵活现。狮身用布料作成,鬃、尾以丝线相替,把狮子的形象塑造得十分可爱。舞时,一人扮作“狮子郎”,头戴大头和尚(俗称“笑和尚”)的面具,手拿拂尘或大蒲扇,大腹便便,行动迟缓、表演诙谐而风趣,在前面引导。耍狮者二人,一人耍狮头,一人耍狮尾,互相配合相当默契。他们摹仿狮子搔痒、舔毛、抖毛、擦脚、洗耳、朝拜、打滚等动作,表演得非常细腻、柔和稳重、微妙微肖。那些上楼台、过天桥、出洞、下山、滚球、吐球、采青等技巧,无时不牵动着观众的心弦。

“武狮”与“文狮”虽然外形基本相同,但狮头扎得更讲究,有的重量可达三十斤以上。所以,耍的人必须要有很好的武功底子。狮头越重,要求耍的人本领越高。舞狮郎扮作武士,手持五光十色能转动的乡球,先开拳踢打。舞的人,凭借自己的高超武功和矫健的身手,跌扑、翻腾、跳跃、登高和直立。像滚绣球、过跳板、蹿桌子、走梅花桩、叠罗汉、盘桥探海这些高难度的表演,常常使围观群众惊叹不已。然而,这种舞技,农村一般少有,只有在原县城内杂技团表演时才能看到。

总之,耍龙灯狮子,在过去广大农村,认为与农业生产有密切联系。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吉祥的象征,狮为百兽之王,可驱邪镇妖。嘉陵区是以农为主的大区,也不例外,农民们在十分喜庆的日子里想以耍龙灯狮子去接近它们,取悦它们,利用它们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力量,求得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习俗,一直沿至后。文化普及,利用科学发展农业生产后,才赋于新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9:33

这么跟你说吧,在古代,元宵舞龙弄狮

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元宵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