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6:2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9:11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别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别人十遍能做到的,我做一千遍。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
扩展资料: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记载孔子关于中庸与诚的言论、以及后人相关思想的阐述发展,内容屡引孔子言论及《诗经》篇章而阐述理念。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可能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但未完全确定,内容大约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庸常”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为“中”,‘发而皆中节’为“和”。其主旨在于修养德性。
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以及治国之道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
《中庸》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在于率由天命之性,“教”在于修习率性之道。《中庸》强调“诚”的重要,诚即相关《大学》所述“诚意”。“诚”的工夫,是应于“自诚明”的天道之性;“诚之”的工夫,是应于“自明诚”的人道之教。
其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指诚之心性功夫相关开物化物之德,故而后谓‘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以而推崇至诚修为。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朱熹特将《中庸》重新编订注解,分成三十三章,作成《中庸章句》一书。
大致是以程朱理学观点,论述下列三重点:(1)首言道出于天,而道的本体备于己而不可离,遵此道而修是为教。(2)次言存养省察之要,重在戒慎恐惧以慎独。(3)终言上天神化之极妙境界-无声无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9:12
“人一能之,己百之”,出自《中庸》,其下句为“人十能之,己千之”。
意思是说: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就是讲学习、学习,不断地学习、借鉴和总结。如果真能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纵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9:12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出自《中庸》。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就是讲学习、学习,不断地学习、借鉴和总结。如果真能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纵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相信你就是这样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9:13
drhthtjytj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