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4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3:33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礼仪风俗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婚姻风俗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扩展资料
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中国东北部,特别是在吉林、黑龙江、辽宁。朝鲜族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民族节日有岁首节、上元节、寒食节、秋夕节等,传统朝鲜族舞蹈有刀舞、长鼓舞、龙鼓舞、农乐舞等。伽椰琴、奚琴、筒箫、长鼓、手鼓是朝鲜族的传统民族乐器。
建筑
朝鲜族居室采用砖石结构,房子的正面开三四扇门,也当作窗户。开门进屋就是大炕。朝鲜族人所有的家庭活动几乎都在火炕上完成。室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房等,每间屋通常用木制拉门隔着,随时可打通以扩大面积。朝鲜族屋中修大炕同他们劳作密切相关。如今农村的朝鲜族居民们保留大炕,而城镇的朝鲜族人则改为汉族人的居住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4:51
建筑
朝鲜族居室采用砖石结构,房子的正面开三四扇门,也当作窗户。开门进屋就是大炕。朝鲜族人所有的家庭活动几乎都在火炕上完成。室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房等,每间屋通常用木制拉门隔着,随时可打通以扩大面积。朝鲜族屋中修大炕同他们劳作密切相关。如今农村的朝鲜族居民们保留大炕,而城镇的朝鲜族人则改为汉族人的居住方式。
服饰
1.“则高利”和长裙
“则高利”是朝鲜族最喜欢的上衣,无纽扣,用布带打结,女性的在袖口、衣襟、腋下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穿起来潇洒、美丽、大方。长裙是朝鲜族女子的主要服饰,可分为筒裙和缠裙。姑娘一般穿筒裙。白色是朝鲜族的服装最喜欢的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则高利”和长裙是朝鲜族服饰中最具传统的服装。
2.“古克”和“巴基”
“古克”和“巴基”翻成汉语即为“坎肩”和“裤子”,也是传统的朝鲜服饰。古克一般套在“则高利”上衣的外面。多用绸缎作面,毛皮或布料作里,有三个口袋,五个扣,穿上显得特别精神。朝鲜族的巴基具有裤裆裤腿肥大,穿着陆随便轻松,适合其盘腿席坐的习惯。裤腿有系丝带,以防风寒。同样服饰以白色布料为“贵”。
3.船形鞋
船形鞋是朝鲜族独有的鞋。鞋样像小船,鞋尖向上微翘,用人造革或橡胶制成,柔软舒适。男鞋一般是黑色,女鞋多为白色、天蓝色、绿色。此外朝鲜族服饰中还有一种七彩上衣,用七彩缎做成,象征幸福和光明,一般是在集会和喜庆活动时穿戴。
饮食
朝鲜族人不但大米饭做得油汪汪、香喷喷、吊人胃口,而且冷面和打糕更是妙不可言独具民族风味。冷面又称“长寿面”,往往在款待宾客和节日喜庆之际食用。打糕,是朝鲜族招待宾客、过年过节的必需食品。
朝鲜族人喜爱吃狗肉,除开结婚日、节日、搬家、办丧事时不准杀狗和吃狗肉外,平时狗肉是他们最喜爱的肉食。朝鲜族人在蔬菜上除有辣白菜等外,还有天然野生的桔梗和蕨菜是他们的佳肴,这些蔬菜腌的最为出名。如辣白菜就是一道小咸菜,其色泽鲜艳、味道鲜美。
婚俗
朝鲜族的婚俗独特有趣,前有两次婚礼的习俗。
朝鲜族的青年男女相爱结婚之前,要有一个“奠雁礼”,预示伴侣将像大雁一样对爱忠贞不渝。奠雁礼在新娘家举行,同时也将在新娘家举办第一次婚礼。三天后新郎独自回家,再按预定日子把新娘接在家中,举办第二次婚礼。此后,新娘才在新郎家居住。不过现在男婚女嫁逐渐变为一次性婚礼。
当朝鲜族的老夫妻结婚60周年纪念日时,还要举办一次“回甲礼”也叫“归婚礼”“金刚石婚礼”。这种习俗从13世纪末开始,一直沿续至今。当结发夫妻,结婚满60周年,且所生儿女双全且无一伤亡,并已有孙子或孙女者,才能举行“回甲礼”。
葬俗
朝鲜族生活的多数地区流行土葬,城镇多实行火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6:2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中国的朝鲜族是十七世纪时由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朝鲜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男子喜欢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欢压跳板和荡秋千。朝鲜舞蹈包括长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并将8月15日定为"老人节"。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忌讳人称"鲜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8:34
这你应该自己写!在网上直接查到答案不是啥好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0:58
朝鲜族又称高丽族(Korean)、韩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余则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现在绝大多数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倻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 结构完整匀称。以《桔梗谣》、《嘱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
朝鲜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朝鲜族神话有《檀君神话》、《高朱蒙神话》、《朴赫居世神话》、《金首露王神话》、《昔脱解王神话》、《金阏智神话》、《创世记》、《史妹结婚》、《木道令与岛女成婚》、《巴里公主》、《成造本歌》、《先门后门》、《帝释歌》等。
朝鲜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一般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即组织踢足球。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女子足球队。每逢节、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种体育比赛。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延边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
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也实行火葬。在朝鲜族社会,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
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块、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 制成。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进大缸密封制成。腌制时间越长,味道越可口。
走动特性
朝鲜族不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但他们似乎天然就具有“走”的意识。这也许与他们原本就是跨江而走来的历史出处有一点渊源。早些年,在村屯里居住的朝鲜族农民,就有在一个村里也经常换房搬家的习惯。本来在村东住得好好的,不知什么原因,忽然就拔寨起营,搬到西头去了。再过两年,可能又会搬迁到南头或北头去。弄得同村居住的汉族老乡目瞪口呆:他们怎么拿搬家当儿戏,说搬就搬呢?
其实,朝鲜族走动迁移的特性,决不仅表现在小小的村屯里。他们跨江而来的初期,绝大多数落脚在荒野山村的沟沟岔岔之中。后来,他们渐渐地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基本上走向了平原地区。原因无外乎两条:一是那里水田面积大,更适合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技能;二是那里距离现代文明稍稍近点,物质文化生活相对好一些,特别是因为那里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学堂,更便于子女去接受知识的熏陶。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全社会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人员流动成为一道时代的风景线,这一波走动可谓是大潮汹涌,行色匆匆。 朝鲜族是中国各民族中最快、最好地抓住和利用了这一改变自身命运的机遇之一。他们走的是那么决然、潇洒。虽然也有“牵衣拦道顿足哭”的惜别场面,但最终还是一批接一批地走出去了。奇怪的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随波逐流地加入到人头攒动的“民工潮”大军中去。因为,那是一种所获不丰的低效率流转,那不符合朝鲜族的价值标准。在国内,他们先是走向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威海、烟台等几个发展较快,充满机会的城市。很快地。便开始大举地向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进军。准确的人数已经无法统计。据权威人士估算,改革开放以来,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至少也有超过30万人次出过国。或是短期访问,或是倒包贸易,或是长期打工,总之,这个队伍热闹得很。1995年以来,每年通过官方银行汇回来的外汇,都在1亿美元以上。
水田文化
朝鲜族进入中国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代。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加之封建王朝的*统治,使朝鲜半岛农民生活在艰难竭蹶之中。为了生存,他们*跨过鸭绿江、图们江,到地广人稀且统治阶级鞭长莫及的中国边境地带寻找生路,垦殖拓荒。1876年以后,日本帝国主义陆续侵入朝鲜,直到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血腥的*和大肆的掠抢,也加剧了朝鲜边民向中国的流入。从19世纪中叶起,开始有较多的朝鲜族人迁入中国东北地区。到1945年以前,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已达170万多人。在这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中,朝鲜族人民为中国东北大地的开发垦殖、繁荣发展,为中国*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朝鲜族是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始作俑者,也是农业文明的早期传播者。
产生于水田劳动的“水田文化”,曾经和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朝鲜族,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取向和价值评判发生着重要影响水田作业,在工艺流程上要求整体的协调性和局部的相互配合,因此,天然地具有显著的联合劳动色彩。即便是一个能耐很大的人,也很难自成体系地筑坝蓄水,开渠引流。也许,正是这种劳动方式内在的关联度,使朝鲜族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特别富有组织与合作的意识。他们往往习惯在组织的系统中发挥个人的作用,实现个人的劳动价值。这也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前,朝鲜族生产队的经营状况,普遍好于汉族生产队的一个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水田劳动的另一个特性是劳动过程中的快节奏。不管你主观上愿不愿意,赤腿弯腰在冰凉的泥水中劳动,都不可能让你在四平八稳、慢慢腾腾中去体味一种劳动的享受,明智的抉择是速战速决。这种劳动节奏也影响到其它方面。朝鲜族铲地、盖房子或干其它农活儿,一般都“干起来一溜风”,把一件事痛快干完了,聚到一块去喝酒跳舞,亦不乏酣畅淋漓。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大潮中,朝鲜族经商做买卖或者去出力打工,对那种日积月累,节奏慢、效益低的项目,一般是不怎么青睐的。
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组织合作意识,随着时光的演进,已逐渐积淀成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自觉不自觉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朝鲜族参与集体和社会事务的热情普遍较高,凡是需要“组织起来干”或“在组织里干”的事情,一般都干得挺好。翻开东北抗日战争、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史料浏览一遍,你就会发现,就是这个跨界而来的民族的英雄儿女,对*党的召唤一呼百应,一批又一批的主动参军参战。据统计,“三大战争”中牺牲的朝鲜族烈士仅延边地区就有13048人,占该地区烈士总数的97%以上。这正是朝鲜族人民为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尊严,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最生动的历史写照。
众所周知,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族演员跳独舞不见得比别人多么出色,然而,若是排练集体舞、团体操,特别是大型的集体表演,他们的组织协调天才,立刻就会大放光彩。其组织协调的水平和表演的精湛程度,在全世界都堪称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