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9:10
例1 :姐姐勿锁,吾孙子楚也(猜聊目二)
例1 姐姐勿锁,吾孙子楚也(猜聊目二) 鸟语 阿宝
评释:本例出自《灯谜二谈》所举病例,李文宾先生的评语是:“用典是孙生痴想阿宝,魂藏于鹦鹉,飞入阿宝闺中,对阿宝所说,但阿宝二字,是谜面本文篇目,大过率直,而犯当头典。”谜用孙子楚化成鸟儿所说的话为面,来扣“鸟语”,这“鸟语”是《聊斋志异》中的另一篇目,以之入谜本不犯忌,但阿宝就不同了,她就是鸟语中的“姐姐”,《阿宝》这一篇写的正是这一回事,原原本本,当头说出,所以犯了大忌。
例2 :田子方不为礼(猜《续诗品》句) 例2 田子方不为礼(猜《续诗品》句) 贫贱骄人
评释:谜底是成语“贫贱者骄人”的另一种说法,(诗品的格式,是必定一句四字的)它的意思是:一个人虽在贫贱之中,但只要自己有德有行,能恪守道义,以自己的清白自豪,表示他对权贵的蔑视,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魏世家》:“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贵富骄人乎,且贫贱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贪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屣然,奈何期之哉!’”谜面句子采自这里,而谜底也出自这里,虽然以《续诗品》为谜目,但毕竟还是原典注释而已。
例3: 不韦悬赏改春秋(猜成语) 例3 不韦悬赏改春秋(猜成语) 一字千金
评释:《史记·吕不韦列传》有这么一回事:那多财善贾的吕不韦,以投机商的手段,花资金作*投资,居然当上秦国之相,显赫一时,为了扩大声望,洗刷铜臭,“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事被后人归结为“一字千金”的成语,用来比喻文章写得精缜,一字不可更易。虽然,这成语现时更多地被用来形容那些“几乎一字千金”的高价文章,但追本溯源,就会发现这个谜的谜面与谜底,原是同一回事,不假别解以相扣,与说书何异!
例4 :璇玑图(猜《续诗品》二句) 织锦有迹,岂曰蕙娘
评释:“璇玑图”是十六国时前秦女诗入苏蕙所作的杂体诗名,苏慧的丈夫窦滔因罪戍流沙,她作了一组回文诗织在锦上,寄给丈夫,叙述思念之情,这事出自《晋书·列女传》,唐武则天《璇玑图序》说这图“五色相宜,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据说后人经反复寻绎,从里面读出更多首诗来。这《璇玑图》以其心思细密,不著痕迹,结构奇巧,耐人寻索而著称。谜底是清袁枚《续诗品·灭迹》中的首二句,袁枚论诗,主张“意深词浅,思苦言甘”,要求一诗之成要反复修改,更须力去斧削痕迹,要做到像《璇玑图》那样,迹象难寻,不然的话就成不了千古享誉的“蕙娘”,袁枚是借赞美苏蕙来说明作诗的道理,把这典故和着自己的观点,归结成四字二句,我们制谜,拿这两句来射《璇玑图》,无异于指着自己鼻子称咱家,未免意未深而词大浅,平淡得连诗文叙事也不如了。
例5 :李香君,杨玉环,赵飞燕(猜七言唐诗)中有一人字太真
评释:这个谜因其直解了太真二字,曾被誉为比用“因”字同射此底“更为合理自然”。殊不知这谜正失败在这“直解”上。尽管谜面如布迷魂阵地排列了年代不同的三个有名的女子来,使人徒然眼迷色相,想到侯朝宗、秦淮河、桃花扇,想到唐明皇、安禄山,马嵬坡,又想到,汉成帝,掌上舞,燕瘦环肥……,在艰难中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美人关”之后,才恍然想起这三人中间的这位,不是“字太真”么?因而“将伊土做伊墙”地猜出谜底来,真是曲径通明!使*扫其兴。所以不管你在谜面上如何苦心经营,企图引人入歧,但当人兜了几个圈子之后,发现又回到原来这里,李香君与赵飞燕中间的“杨玉环”,不正是那“海上有仙山”中的“太真”吗?所设机关原也不过如此,还是与那“玉环对镜”射中“有一人字太真”一样,因其“太真”而犯忌。
例6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探骊) 红楼人:探春、同喜
评释:探骊格也称骊珠格,取探骊得珠之意,猜者须按谜面提供的线索,先猜出谜目,在谜目范围内求出适合谜面意思的谜底来,还要求谜目谜底一气呵成,解释题意。上面这个谜,就是这样猜法,因为谜面是《红楼梦》第十七回的回目,是写的荣国府被选入宫的元妃要回家省亲,举府上下沉浸于喜庆之中。本书以“金陵十二钗”为主角,这些都是富家女,古时称富家女为“红楼人”,此即本谜谜目猜射的依仗,探亲活动是在初春元宵进行的,所以归纳为“探春”,全府性的庆典非“同喜”而何?因此这谜猜破可能不难,但能猜破的谜不一定是好谜,这谜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例。书名叫《红楼梦》,按惯例,书中所有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幼,无一不可称为“红楼人”,以“红楼人”入扣,一如自报家门,借以探骊得珠的谜目先已犯忌,所谓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人家不会原谅“探春、同喜”的别解,反会视其整个谜作为“当头典”病谜。曾有谜友笑谈,戏称以这个谜面,猜“红楼人若干”,真可用“同喜”垫底,直囊括全部红楼人各以入谜中,对比此谜,也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