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论语》里的哪句话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4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26

论语博大精深,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我最喜欢的是: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简单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不必圣母也不用普度众生,不要委屈自己,也不委屈别人。

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

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就像偶像剧里的主人公开始从傻白甜变成了腹黑励志女主一样,傻乎乎得对所有人一样反而是最残忍的。

比如年迈的老人骑车撞了高级车,车主没有索赔是人家人好,但道德绑架觉得人家不应该按照正常费用索赔就是在助长犯罪气息。你善良,所以别人做错事,你不应该记在心上。开什么玩笑,对你好的人和对你差的人,你一视同仁,简直就是最大的愚蠢。

我们小时候总是被教导,要宽容,要善良。可是面对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更应该关注的是:要保护好自己。但同样的,保护好自己并不意味着要侵犯他人的权益,做人不要愧对自己的良心。别人以善待你,而你以恶待人。

=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遭遇恶行时,人人劝你要大度,不要忍受着心里的委屈假装大度。善恶有道,惩处有法。

愿我们不受委屈,也不委屈他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27

我最喜欢《论语》里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智慧的表现。

如果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待这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说做人要诚实。用诚实的态度对待别人,是智慧的表现。

相信人,然后,开诚布公地进行合作。这样,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算计,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共同的事业上。没有彼此防备,只有你与我的一片真心。这样一来,什么事做不好呢?反过来,会怎样呢?事业受损,损失钱财。

在人际交往中,偏偏有些人把知道的说成不知道,把不知道说成知道。使用这种权谋的人,有时会取得一时的胜利,得到一些利益。但这种做法,按孔子的说法,不是智慧的表现。这些人可能会在一时得到许多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长远发展。即使以后机缘巧合,利益能得到巩固。但从前的污点难道不会时时侵扰你的内心吗?

上面说的是平常的生活或者彼此合作的情况,下面把这句话运用在学习上的好处。

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基础不扎实,学到最后,是要补课的。并且这种补课 ,就像是夹生饭,最难做熟。采用知之为知之的,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虽然在开始的时候,会学得很慢,等到上了快车道,就能飞起来了。非常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27

《论语》里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话是: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我的理解是: 古代人非常推崇做人要做君子,首先做君子,要自尊自爱。

记得小时候听妈妈说过一件事,说到最后,她评价事件的主人翁:这个人一点都不自重。

自重就是要谨慎小心,不能任性而为,不要随意犯错。用现代的名词来说,叫做打造个人品牌,你想做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人设是什么?

你在工作中与同事、与上级、与外界的接触中,他们的反响是什么?你达到自己的人设了吗?

不自重的人就没有威信,别人会有选择的相信你,有选择的跟随你。为利而交,利尽而交绝。

学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是指作人做事,不是现在说的学历、文凭,也不是知识。要不然,孔夫子自学成才,也没有个学历,放在现在,也不知道是何境遇呢。做君子要自尊自爱自重,谨慎小心,不能任性随意的犯错,不然就会没有威信,不然的话,做人做事也不会认真负责的。

做人做事上,先量力而为,一旦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完成,讲信用。

平常生活中,看周围的人、看自己的朋友,要看他们的优点,如此一来,看到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没有不如自己的,也养成了自己谦虚的胸怀。

人无完人,哪个人不犯错呢?重要的是犯错后,自己的心态。

有些人犯了错,一般都是推卸责任,或者受害心态:都是因为你,所以我才这样,都怪你!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为自己找理由找借口。

真能认识自己的错,需要智慧与承担。敢与面对自己的问题,改过迁善,就是勇敢,就是自信的体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28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名作品之一,共二十章包括四书五经,但在孔子的《论语》中我最喜欢的是孔子最经典的名句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颜渊》,并且这句话也是儒家思想的精华。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或者不想干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每错,我们应该学习。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可以看到或者自己亲生经历。比如在学校里打扫卫生的时候,明明老师让你去打扫环境卫生,可是你不喜欢去外面打扫卫生,想打扫教室卫生,就让其他人去打扫环境。当你不喜欢打扫环境卫生的时候,你有没有考虑别人喜欢去干就让其他人去做。在运动会的时候比赛项目还要两项老师让报名,你因为不喜欢这两个项目,向老师推辞说你最近身体不舒服,然后向老师随便推荐了另外一个人。在比如说学习,在我们周末放假了你,父母每分每秒的都在要你看说,我想你虽然在拿着书看,但是你不一定能看的进去,所以说学习也是一样,别人*着让你看书学习也是一样,自己不喜欢在怎么*也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领导让你加班做你一件你不喜欢的事情,就算是你完成了也达不到,让你去干一件你喜欢做的事情的效率和质量。

所以说我们不管干什么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我喜欢论语中这句话的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29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最初接触到论语,是中学课文里的《论语·学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句子,经过学习与背诵,镌刻于我们记忆之中。这些看似朴实无华的句子,随着自己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我便越发发觉孔子的可贵。

学习,其实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在学校里,你要学习专业的知识;到了社会里,你要学习工作上或人际上的知识。谁的学习能力强,将会决定一个人的职业高度。然而,有些人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会好高骛远、心急气躁,迷信什么“七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每天读十分钟的书,让你月收入超两万”。学习一门技术也好,学习一门外语也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思考。

说实在的,《论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所误解。尤其是五四以降,孔子及《论‍‍‍‍语》被视为旧道德旧纲常的象征。其实,很多人都人云亦云。在最近一年里,我开始重新阅读《论语》,这才发现《论语》并非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古板,相反他是一个风趣幽默、宽厚的老师

《论语》中的许多主张,在现代人看起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但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确实进步的主张。比如说,“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看起来,有子的主张是违反人性的。可当我们翻开《春秋》《左传》,不难发现夫子们所处的时代,充斥着混乱与暴力。子杀父、弟篡兄,鲜血尽流的局面,已是日常。

此时,心中有“孝悌”的肉食者,能有几何?正是因为稀缺,所以须用格外的力气与腔调去呐喊。在乱世之中,孔子们愿意相信人性与道德的力量,并努力付诸实践,何其伟大哉!

所以,对于我来说,不是喜欢《论语》中的某一句,而是对《论语》整体印象的改变。‍‍‍‍‍‍

‍‍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