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医生还有哪几种称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48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07 03:32

1、铃医即走方郎中,古时行医之时,郎中身负药箱、手摇串铃,成年累月地于村市街巷往来奔走,为百姓除灾治病,他们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李时珍的祖父即为铃医,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继承了其祖父之衣钵,去为所谓“下九流”的百姓治病。

2、铃医奔走乡间,栖宿寺庙,医治民众疴疾。他们始终恪守着“扬仁义之德,怀济世之志”之教诲,妙术施治,求取薄利,屡化沉疴恶疾,深受群众信赖。

懂视网 时间:2022-12-11 07:45

1、疾医:周代医官名。

2、大夫:始于宋代,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大夫。

3、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于宋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

4、坐堂医: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

5、太常:医官名。

6、医师:古代为掌医事的。

7、医工:语出《黄帝内经》。

懂视网 时间:2022-12-28 16:49

1、古代对医生的称呼多种多样,有的以官职称呼,有的以地名称呼,有的以药名称呼。疾医、医师、太常、太医令、药医师、医士、郎中、大夫、院使等都是是对医生的称呼。

2、医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一样的称谓,有时同一时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称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4 14:53

1、大夫,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

2、郎中,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3、衙推

4、坐堂医,坐堂医源于汉。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


扩展资料:

古代对于医人的俗称多与官职有关,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大夫”、“郎中”,还有些现代人不太熟悉的医人别称,例如“衙推”等,都是官职称谓,就连“医生”这个词,推测也应该是古代官方太医署“医学生”的简称,这种医学生是有机会成为医官的。

据推测,“大夫”这个词大约是来源于宋代医官称谓,宋代医官有“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等,“大夫”一词应是源于此。

同样的,“郎中”一词可能来源于宋代医官“成全郎”、“保和郎”等称谓,至于那个“衙推”则不清楚来历,连陆游也曾纳闷儿地说“不知何谓”(《老学庵笔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网>>文史>>古代医生是贱业:为何不学点正经学问好当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生 (职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4 16:11

1、走方医(铃医)

在旧时,周游于农村城市,具有一技之长的医生,因为他们以串铃召呼病家,故名。这些人医术大多来自于师传口授,每有独到之处。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但也混杂着一些借医行骗的人。也有将铃医称为江湖郎中的。

2、郎中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时就开始有这种官职了。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于宋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

3、大夫

这是个多义词。若是古代官名,读作[ dà fū ];读作[dài fu]时,指医生。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于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大夫。dai fu一称流传至今成为对医生的敬称。

宋朝,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宋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七级,而官职就更多了,有二十二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和安郎、保安郎、翰林医正、翰林医痊、翰林医令、翰林医诊、翰林医学……

所以,“大夫”就是当时医官的头衔。从那时起,人们也就称呼医生为“大夫”了。北方人就习惯称医生为大夫。

4、坐堂医

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坐堂医源于汉。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这种称呼也一直沿用至今。

在我国古人的习惯上,不论笔记或小说里,大夫和郎中也略有区别。一般设馆治病的医生,都称为大夫;至于草药店或摇患铃的医生,却称为郎中。所以后来人们称呼医院的医生,多数叫大夫,而不叫郎中,就是这个缘故。

5、御医

是古代一种对医师职称,即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

御医院在清代叫太医院,所以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御医。真正的御医是极少极少的。正如为官者常被人称为“老爷”,而被称为“老爷”者不一定是做官的。

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级别,第一等叫“御医”,只有十三人,雍正乾隆时期列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级别;第二等称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与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医士,共二十人,“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有三十人,无品,相当于医院里的助理医师。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太医院的“御医”只有第一等大夫十三人,连院长、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即使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十六加二十六,加二十,再加三十,太医院的大夫总共只有九十二人。

太医院的“御医、吏目、医士”这*五十九位大夫是可以看病的,也就是说,有处方权;第四级的“医生”看来只能当助手。“医生”的“生”字,是“生员”的意思,“医生”是见习大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4 17:46

古代医生的称谓
1太医 一种医生职称。即太医院的医生,是专为帝王和宫廷*等治病的。
2御医 一种医生职称。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
3世医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人们称这样的医生为「世医」。古代人多相信世医。
4大医 对道德品质和医疗技术都好的医生的尊称。
5铃医(走方医) 在以往,有很多周游於广大农村,具有一技之长的医生,由於他们以串铃招呼病家, 故名。这些人的医术大多来自师傅口授 ,每有独到之处。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 。但也混杂看一些借医行骗的人。
6巫医 用画符,念咒等迷信方法(也有兼用一些药物者),以驱除鬼神作祟,作 为治病手段的职业者。巫的产生较早,距今约三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商周时期,由於生产的发展,出现了掌握技术知识的人物之中即为「巫」。巫能 医治疾病,还能歌舞,代鬼神发言,只有官吏才能用巫法治病。甲骨文中的有关记载,可以说明当时医疗活动的情况。到战国时期,民间医生已比 较普遍了,扁鹊(秦越人)首先提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主张,但由於医药发展的*,骗人的巫医还是长期的存在。
7郎中 古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见宋.洪迈《夷坚志》)。这种称号在南方某些地方沿用至近代。
8大夫 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於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 大夫。北方人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沿用到现在。见洪迈《容斋三笔》。
9医工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医工一词最早见於《内经》一书,汉代设医工长 ,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和按摩工,咒禁工,职位在医师,针帅和按摩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和按摩生之上。
10上工 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生的称谓。对能称得上为上工的有一个具体的要求, 即在疾病还未发作的时候,或虽已发作而尚未发展以前,能早作诊断和予以防治,而且要求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治愈率。
11中工 古代对具有中等医疗技术的医生的称谓。其技术不如「上工」精良,但比「下工」高明。在治疗疾病上要求有百分之七十的治愈率。
12下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不高明的医生的称谓。由於医疗知识水准低,没有掌握防 治疾病於未发作的技术,往往等到疾病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才能诊断治疗,而且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六十。
13良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精良的医学家的称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4 19:37

郎中,表示南方的医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4 21:45

1泯然众人矣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