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2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6:53
首先,出题人,低估了,或者,误解了,或者说,简单化了,梵高。
即是说,他/她不是技术型作家,也不是知识分子型作家,而是以「笨拙」或者「率真」而令读者感动的作家。
梵高相信天空是柠檬*的,梵高相信空气在颤动、星空在旋转、树木在生长……而且他以自己最直接,也可以说是最笨拙的方式将这些感受表达了出来。不是这样的。
梵高不是辨不清颜色的家伙,也不是肆意任之的浪漫笨蛋。不是的。
这里面有一个传承关系。19世纪上半叶,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当道,要求就是笔触精细,形象圆润理想。然后是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和库尔贝的现实主义*,都在试图把情感、现实加入画中。之后就是著名的印象派,莫奈和雷诺阿们讲求现场作画,以极高速度和极细密笔触,还原色彩和光影。
梵高参加了最后一次印象派画展,在他们那时候,讲求的已经不是“像镜子一样画一幅理所当然的画”,而已经深入到“如何改变现有绘画技法,表现得更美”。
实际上,梵高真正的*是谁?日本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
没错,梵高、马奈和莫奈,都崇仰浮世绘的画法。他们不笨拙,他们只是在尽力的做改革,尝试其他的画法,以便做出更好的画来。梵高并不是“相信星空在旋转”,不是的。他只是要把这些画下来。他一点都不笨拙。他的构图、笔触和着色,都呈现极出色的技艺——你以为收藏家和艺术史家会单纯为了“热情、率直、理想“这些词买单吗?
(相比梵高,高更才曾经试图用“最笨拙”的办法从零开始呢,但那是他去塔希提之后的事了。)
梵高一点都不笨,他偶尔狂暴,但对许多事,思考得井井有条,他只是比一般人更执意于自己的追求罢了。他刚去阿尔勒定居时就说过了:
“看日本画的人,像个哲学家、聪明人似的去丈量地球与月亮的距离?不;学习俾斯麦的政略?不。你只是学会描绘草,然后是所有的植物,然后是所有风景、所有的动物、最后是人物形象。你就做着这一切度过一生。要做这一切,一生都还太短。你应当像画中人一样,生活在自然里,像花朵一样。”
——————————————————————
回到正题。
梵高是个非常庞杂的人,要找到和他类似的,得分许多。
如果去掉技巧革新因素,仅仅在
如果是”身前无名,死后大名“这一项:
弗兰兹-卡夫卡。他生前无名,临死前要求好朋友马克斯-布罗德烧掉自己所有的著作,但布罗德背叛了这个遗嘱,把他推广开来,于是成了一代文学先知。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题目就是指这事。
王小波。他第一套*的文集是他死后才出版的。实际上,《黄金时代》最初在出版时,被叫做《王二风流史》。
曹雪芹。在他活着时,声名其实只限于几个朋友之间。他那本书,最后都没改完,但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布鲁诺-舒尔茨。身前只出过两本薄书。被纳粹弄死。死后《鳄鱼街》成为传世名作。
波德莱尔。他身前写诗所得稿费,不到五万法郎(作为对比,欧仁-苏和大仲马连载一星期累积赚的就比他多),名气大多来自其他乱七八糟的圈子事。死后,声名大显,一代宗师。
当然,最惨的还是兰陵笑笑生和《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传说很多,我最希望是枚乘)。任何一个人,只要留下真名字,都是文学史光照千年的大人物,可惜可惜。
——————————————————————
如果说的是“一生孤独厄运不止,但依然在愤懑中勇往直前”:
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后者年少成名,被认为是前者的*人,但一辈子流离不已,暴躁易怒,神经质,但始终拼死写东西。前者算是英年早逝,而且死前神经错乱,要人把他书烧了一部分,所以《死魂灵》这本伟大的书,至今不全。
艾米丽-勃朗特。随你信不信,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她和她的《呼啸山庄》,名气还不及她姐姐夏洛蒂-勃朗特,直到里维斯和康普顿两位评论家大事张扬,说《呼啸山庄》是第一流小说,姐妹俩才并驾齐驱。而且,她只活了30岁。
弗兰纳里-奥康纳,因为遗传家族病,20岁之后就一直不健康,一直孤独的写着她的孔雀和那些南方恶人+庸人,终年39岁,死后八年,她的短篇集成为经典。
当然,苦命的艺术家是个浩大无比的话题,只找了几个最接近的。真要谈论,则纳博科夫五十岁之前的人生、鲁尔福除了20世纪50年代之外的人生、普鲁斯特那本书出版之前的人生、舍伍德安德森之类,都是又率真又惨痛的。那是另一个大话题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6:53
你在开玩笑吗?凡高是印象画派的画家而不是文学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6:54
那个最长的回答是复制的知乎上的。但是他没注明出处,希望提问者自己去原篇去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6:54
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