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1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0:18
地 位 一人之下(皇帝),万人之上
丞相 (官职称谓)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长。
历史: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才正式设置丞相。西汉也设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220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三国和晋南北朝370年间,除蜀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区别: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0:18
在理论上,丞相是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就是说理论上丞相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因为丞相这种特殊的属性,因此丞相的权力往往会给皇帝带来威胁,让皇帝有如芒刺在背,所以皇帝常常视丞相如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秦朝到西汉初期,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但到了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丞相的境遇就很凄惨了,终武帝之世,共任用了丞相13位,他们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其中是免职的免职,自杀的自杀,处死的处死,能得以善终的也只有几个没有什么作为的人。
后世的权臣通常会自封为丞相,表面上是为了忠心的辅佐皇帝,实际上却是将皇帝作为傀儡,以丞相的名义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而那些想改朝换代的权臣则更是把丞相作为通往皇帝宝座的一步阶梯。
中国历史的趋势就是,君主的权力在逐渐增强直至巅峰,而丞相的权力则是逐渐被削弱,甚至在明太祖时期直接就废除了丞相职位。
所以说,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但往往他们的一生并不快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0:19
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他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丞相: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 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丞相制度于明太祖朱元璋在杀了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同时还废除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0:19
一句话给你说明白。
皇帝实行的是君权,丞相实行的是相权。相权的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非常典型的特色,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对君权的制约,事无巨细他都要参合一笔。
能管到皇帝娶小老婆,他的权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0:20
这个需要看具体的朝代。朝代不同丞相或者宰相的权利差异是很大的。而且有的朝代不设丞相,而有的朝代有多个丞相。
秦代的丞相李斯、汉初的丞相萧何、蜀汉丞相诸葛亮、隋代丞相杨素、宋代贾似道,这些人都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自唐代开始,皇帝开始注意分散权利。这时丞相的权力较小并开始缩水。明初设立宰相不久,蓝玉案、胡惟庸案相继爆发。宰相职位干脆被取消。代之以六部内阁制,清代也延续了明代制度,不设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