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芭蕉比香蕉贵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15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31 15:57

香蕉属于芭蕉科,芭蕉属。食用香蕉分为香蕉类型、大芭蕉类型和粉蕉类型。现在香蕉的栽培种起源于尖叶蕉和长梗蕉,是由这两个原始种通过杂交后进化而成的。香蕉的染色体基数为11,如果把尖叶蕉基因组称为a、长梗蕉基因组称为b,一般a基因产量较高、风味较佳,而b基因抗逆性较好,如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等。香蕉的基因型可分为二倍体的aa、ab、bb,染色体22个;三倍体的aaa、aab、abb、bbb,染色体33个和四倍体的aaaa、aaab、aabb、abbb和bbbb,染色体44个。四倍体香蕉主要是由二倍体经人工培育而成的品种。二倍体香蕉产量较低。在生产上的栽培品种主要为三倍体香蕉。在三倍体香蕉中,aaa和部份的aab风味较好,多以鲜食为主,而bbb、abb和部份的aab风味较差,多以煮食为主。香蕉是由尖叶蕉进化的三倍体,大蕉和粉蕉则是杂种三倍体。
三倍体香蕉由于染色体的配对发生紊乱,从而不能正常地进行减数*,不能产生种子,只能通过无性繁殖繁衍后代。传统的无性繁殖往往通过地下球茎中的不定芽培育成苗。具体的做法是:将地下块茎切成4~10个小块,每块含有一个壮芽,按一定规格,芽眼朝上平放在畦面上,复土后盖些稻草,待蕉苗长至40~50厘米高时即可移栽;另一方法是通过吸芽分株繁殖,即让不定芽长成40~50厘米吸芽后,用长柄利铲将吸芽与母株相连处割离后移栽。通过上述无性繁殖的优点是:方法简单,基本能保持母株的遗传特性。其缺点是:一株母株一年内最多只能繁殖4~10个子株,大田种植时,不同子株往往长势不一。另外,危害香蕉的病害主要是束顶病和花叶心腐病,这两种病属病毒或类菌质体,它们的潜伏期较长,通过地下茎的不定芽和吸芽进行繁殖,很难避免其母株就是带病株,从而造成病害,蔓延整个蕉园。
berg和bustamante(1974年)为消除这些病害,首先作了离体培养研究。gupta和wong(1986年)利用茎尖培养技术获得成功和完善。我国19年实现工厂化育苗,香蕉试管苗现已可通过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其具体做法是:把香蕉吸芽苗顶端生长点的外植体移入含有一定激素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在无菌的条件下,诱发成苗,再移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多次的续代培养,增殖扩大数量。香蕉组培苗的增殖速率为3~4倍,一般一个吸芽外植体可续10代。这样经过7~11个月培养,可增殖至6万~100万芽。再把这些试管芽转入生根壮苗培养基中成为试管苗。当试管苗生长到5厘米高时,可把试管苗移植苗圃中进行培育后再移入大田栽种。由于香蕉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一个吸芽外植体可以增殖至万株幼苗。在外植体增殖之前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很容易检出并淘汰带有束顶病和花叶心腐病外植体,并在一级和二级苗圃培育期间通过防虫网使蚜虫不能进入苗圃,阻断了束顶病和花叶心腐病的传播途径,从而使进入大田种植的蕉苗保证是不带病的健康株。因此,通过组培苗的繁殖方式,不但能保证幼苗不带病,而且生长期整齐均一、便于管理,比传统的繁殖方式提高产量30%以上,深受广大蕉农欢迎。
试管苗繁殖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容易引起变异,从而影响产量。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选择正常健壮的母株并已经过复壮的无毒吸芽为种苗,继代培养控制在8代以下,细胞*素浓度不高于3mg/l,naa不高于0.2mg/l,蔗糖在3%以下,便可减少不良变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31 15:57

1、从营养学上来说香蕉所含维生素多于芭蕉,从医学上来说芭蕉可以增加体内对部分疾病的抗体。
2、常温下芭蕉保质期比香蕉要长。

香蕉和芭蕉同属于芭蕉科芭蕉属,是一个家族中两个品种,可从外形、色泽和滋味区别。

(1)外形:香蕉外形弯曲呈月牙状,果柄短,果皮上有5~6个梭;芭蕉的两端较细,中间较粗,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弯,呈圆缺状,其果柄较长,果皮上有三个棱。
(2)色泽:香蕉未成熟时为青绿色,成熟后转为*,并带有褐色斑点,俗称梅花点,果肉呈黄白色,横断面近似圆形;芭蕉果皮呈灰*,成熟后无梅花点,果肉呈乳白色,横断面为扁圆形。
(3)滋味:香蕉香味浓郁,味道甜美;芭蕉的味道虽甜,但回味带酸,其食用价值低于香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31 15:58

芭蕉比香蕉好吃多了,口感比香蕉更绵,更有嚼劲。如果说香蕉口味是甜的,芭蕉则是香甜,那种香是香蕉所不具备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31 15:59

芭蕉贵,因为在九十年代芭蕉种植的太多,价格便宜,所以好多人不在种植芭蕉,直到现在芭蕉就变成物以稀为贵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31 15:59

便秘可以多吃些香蕉
经常腹泻的人可以多吃芭蕉
这个按情况说贵也不是绝对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