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说的过场多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1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1:58

四川话的过场多,是个贬义词,就是名堂,花样很多,即事情多,显得很麻烦。

过场一词,来源于戏剧的幕间表演或娱乐,是用来贯串前后情节的简短表演。 

引申义:戏曲中角色上场后,不多停留,穿过舞台从另一侧下场;泛指办事走形式,不讲内容。

四川话过场多,也是取自于舞台戏曲,在戏曲中一些非主要人物、非主要唱段、人物自我介绍、跑龙套等统称为过场戏。

说一个人过场(戏)多就是说:这个人说话太罗嗦、正事没说清楚,没用的话说了一大堆。

扩展资料:

在《打假叉 做过场》一文中,打假叉是做假、作秀,它还有一个同义词,名之曰“做过场”。或云“做臭过场”。

做过场,或称走过场,虽然在川渝两地民间方言中实属常见,但是在方言词典里居然找不到它的踪影。

竟连着《成都通览》的傅崇矩、着《大波》的李劼人先生,也没有专文对这个巴蜀方言作过专门考释。

好在《现代汉语词典》收入了此条目,并云:走过场,比喻敷衍了事。大抵是此方言流行甚广之故吧。

严格讲来,走过场与做过场是有些区别的。徐老二为人虚伪,做人不实在,做事打假叉,这叫“走过场”。

沙老三老奸巨滑,为人处世,虚委周旋,应承之事,总爱耍花架子,总要做些花头明堂作铺垫,骨子里却根本不屑,或以目的利益为重看秤行事。

古语说的“口惠而实不至”。还要巧舌如簧,食言而肥,如是之厮,如是行径,巴蜀百姓俗称之为“做过场”、“做臭过场”。

方言中常见,里巷里惯用,成了巴蜀方言的“走过场”,“做过场”,多用于贬义。若探其语源,觅其出处,这土语方言原本与“打假叉”一样,亦是源自戏剧,初衷并无贬意。

走过场,正是川剧艺术中之一专业术语矣!旧时的川剧,讲究念、打、做、唱功夫。川剧四大流派之一的资阳河,名震巴蜀,享誉西南,靠的正是帮、打、唱三大特点闯荡江湖而立住脚根的呢。

川剧舞台,小则小矣,但要演绎出大天地的气势场面,却须各个行当密切配合。例如《长坂坡》、《火烧连营》剧目,观众想看的就是在百万军中横戈跃马的赵子龙的打斗场面,以及大火连天曹军溃败的惨状。

戏开场了,舞台上翻来复去的总是那一班龙套吼班在进进出出。从舞台一方出场,行至另一端进场,反复如是,周而复始。有难捱难耐之观众,忍不住起哄道:“啷个搞起的啰,只走过场、尽做过场干啥子?

观众起哄,事出有因。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那一群群龙套角儿这边出那边进,车轮变幻般穿梭,表现的是曹操下江南兵强马壮。

试想,曹军号称八十三万人马,不如是复还摆弄、不如是往返回环,何能营造出威武之师的宏大场面氛围呢?这种套路,是川剧或戏曲舞台上惯常派用的一种程式,其专业术语就名叫“过场”。

或称“走过场”、“做过场”。舞台上“走过场”的龙套角色,进进出出,穿梭不停,或无道白、或无唱腔,或道白几句、或放腔一二,其内容大多不关剧情宏旨,表现行军人流的作用却达到了。

对于这种固定程式出现在舞台上,老戏迷是会泰然处之,见惯不惊的了。固定程式,舞台上是必须的,若是多了,过了,泛了,那就成了多余的摆杂

如《林冲夜奔》剧中,林冲雪夜潜行,单人路边疾走,边走边唱,川剧术语,名曰“走边”。《千里单骑》戏里,关羽一边执鞭挥舞,一边策马前行,舞台术语,名之曰“趟马”。

演员在走边或趟马时,翻弄不停,搞个没完,观众定会出言不逊,齐放黄腔怒吼:莫做过场,莫做臭过场!

有时,一场戏在调换场景,或为戏剧冲突造势,也需要龙套角儿们上场,上场的龙套,或翻滚、或扯漩、或亮嗓放腔,或亮相做派,看似零琐,过场而已,其烘托、渲染、承接、转换之作用却不可小窥。

川剧术语走过场、做过场,深入人心,流入市井,借喻成做假、作秀、打假叉之代名词,足见当年川剧之极一时之盛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1:58

旧时川剧开场时要配角跑龙套的走一段台,称为“过场”,过场老不结束,这观众可不满意了,都等着看主角登场呢。“过场多”后来用来形容麻烦多事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1:59

四川话的‘过场多’有2种意思
1,褒义的说法:指某某主意多,很有办法
2,贬义的说法:指那种没事找事,事儿多的之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1:59

就没事找事,很多事,就是表示一个人很麻烦,批事多,批过场多~~~这个解释很全面~~嘎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2:00

就是特别麻烦,磨叽,要求多。可以把过场理解为过程,程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