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2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1:28
无儿无女还没劳动能力,古代太监们是如何度过晚年的?
太监是封建王朝的产物,在古代,只有一些过不下去的穷苦人家才会将孩子送进宫里面当太监,而历史上的太监并不像我们所熟知的大太监魏忠贤、刘瑾、李莲英等人那么风光,毕竟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怎么也是少数,更多的太监在年老体弱之后,都要被驱逐出宫,有些体弱多病,因为膝下无子,没人照料还可能会曝尸荒野。
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在明清两朝皇宫中有许多太监,这些太监大多都无儿无女,在老了之后他们会去哪里呢?魏忠贤、刘瑾这些大太监想了一个办法,让很多太监得以安享晚年。
按照惯例,一些老年太监在宫中不能当差以后又要被赶出宫去,当然会给一笔遣散费,但是不会太多,他们出宫之后,因为没有亲戚可以依靠,更不可能回到家乡受人们白眼,所以很多太监都会选择在京城附近一些寺庙里出家,了此残生。
在京城周围的这些寺庙,为什么会收留这些太监呢?因为这些寺庙就是由大太监出资兴建的。其中,大太监王振在北京东城修建了智化寺,明代宗时太监刘通修建了法华寺,太监李童修建了法海寺,太监尹奉出资修建了妙觉禅寺,到了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正式修建了香山碧云寺等等这些寺庙,以供太监年老之后有一个安身之所。
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北京周边那么多寺庙,一座又一座,其实在明清两代,这都是太监们的“养老地”。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这些寺院就失去了其原本的功能,很多寺庙都不再收留太监,这些太监要想进入寺庙养老,还要缴纳一定金额的“养老费”,这笔钱让许多太监都望而却步。
当然,在清朝末年,一些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即便出了宫也能享受很好的生活,比如隆裕太后的贴身太监小德张在清朝灭亡之后,就抬着许多金银珠宝“衣锦还乡”,引来许多人眼馋。
辛亥*后,小皇帝溥仪退位,但是是根据《清室优待条例》中规定,皇帝仍然可以在皇宫中居住,并且在紫禁城内可以享受帝王生活,宫中原有的太监仍然可以留在宫中服侍皇帝,但是不可以再在民间征收太监。
所以,即便是清朝灭亡之后,一些太监还是仍然可以在宫中服侍皇帝的,继续发挥“余热”。但是这时候因为皇帝已经退位,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一些心眼儿活的又有门路的太监就开始偷宫中珍藏的珍宝出去变卖,通过倒卖宫中的文物,有一些太监也赚得盆满钵满。
1923年,16岁的溥仪察觉到了太监们偷卖宫中宝物,于是就想要彻查此事,但是被提前得知的太监们放了一把大火,将证据烧了个一干二净。气急败坏的溥仪在7月16日下旨,将紫禁城中的太监全部驱逐出宫,据溥仪自己所说:“太监既是把我恨到这种程度,谁敢说他们不能聚众谋乱或是对我施行暗害呢?既是如此,倒不如先发制人,把太监一齐驱逐掉。”
于是,清朝的最后一批太监就这样被遣散出宫了,在这批太监中,有一个姓曾的太监,因为手中没钱,没有资格进入寺庙中养老,于是就打算回到家乡吉林。
在经过漫长的旅途之后,曾姓太监终于回到了家乡,因为担心无人养老,于是他就收养了一个男孩,取名家根,意思是家里的根苗。就这样,他凭借着从宫中带出来的财物和孝顺的养子度过了一个安然的晚年。
但是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太监的养子曾家根老农民因为生活实在太过贫穷,就拿出了养父曾经留下的一支毛笔进行出售。经过有关部门鉴定,这只毛笔的确是当年宣统皇帝用过的。
毛笔的笔管乃是白玉所制,质地天然温润,拿在手里有丝丝凉气。上面还刻着“浩然朱笔”,的确是溥仪用来批示公文的御笔,是国宝无疑。
鉴定完之后,专家们就建议曾家根老人把这支笔捐赠给国家,会得到一面锦旗和一些奖励。但是曾家根老人说什么也不愿意,因为他之所以把这支笔拿出来变卖,就是因为家里太穷了想要改善一下生活,之前有人愿意出30万买下这支笔,他都没有卖。在劝说无果之后,专家们也就放弃了让老人上交国家的请求,毕竟这支笔还是人家的私人物品。
不久之后,这支笔据说就被老人给卖了,具体卖出了多少钱也不太清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2:46
太监们一般都会认干儿子,把他们抚养*,等到老了以后再靠干儿子照顾他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4:20
宫里会给一笔遣散费,但是不会太多,他们出宫之后,因为没有亲戚可以依靠,也不回家,所以很多太监都会选择出家做和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6:12
古代太监晚年会到寺庙中去安度晚年,有专门的人照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