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2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4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的法律。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可以让青少年了解法,了解传染病的发生,以及预防方法。
只有了解了传染病的相关信息,才能不恐慌,科学预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47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后,党和*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 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 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 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使易感者感染的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空气传播 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飞沫、尘埃等传播。常见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白喉等。
(二)消化道传播 医学上也称“粪一口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共同传播途径,包括经水和经食物传播。手和苍蝇也是使食物受到污染的重要因素。常见疾病如痢疾、霍乱、伤寒、甲肝、脊髓灰质炎等。夏秋季气温较高,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在水和食物中生长繁殖。苍蝇、蝉螂、臭虫活动频繁。所以,夏秋季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三)接触传播 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前者是指病原体与人的皮肤粘膜直接接触造成的传染,如多种皮肤传染病与性病、狂犬病等;后者是指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日常生活用品也造成的传播,如肝炎、白喉、沙眼等也可能经间接接触传播。
(四)虫媒传播 是指通过蚊、蝇、虱、蚤等节肢动物传播的方式。虫媒传播又可分为吸血传播和机械传播,前者指节肢动物通过吸血而传播传染病,如蚊子通过吸血可传播乙脑和疟疾,跳蚤通过吸血传播鼠疫;后者是指节肢动物通过其虫体、爪、翅等机械地运载、传播传染病,如苍蝇和蝉螂一般并不吸血,而是通过它们的身体携带病菌传播到食品、饮水中,引起痢疾、伤寒等传染病。
(五)其他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相当复杂,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土壤传播(如破伤风)、血液传播(如乙肝)、经胎盘传播(如风疹)等。
三、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力(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我们平时接种各类疫菌就是为了提高易感人群和易感者对某些(或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