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四川人史称巴人或蜀人,为什么俗称漏刀蛮子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08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1:20

众所周知,现在四川人的祖先绝大部分都不是以前的四川人,他们实际是清初来自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的移民,统称为“湖广填四川”。真正的四川人史称巴人或蜀人,俗称“漏刀蛮子”,极为稀少,比例不到百分之十。

可是四川人的体形相对矮小,女人更是水灵灵的,历来都很有名气,为啥会有这么一个恐怕的称号呢?其原因在于四川经历过两次较大的浩劫,老四川人闯过了鬼门关,不可等闲视之,只好用一个“蛮”字来形容,而“漏刀”则是指免于灾难。


(一般认为土家族就是巴人的后裔)

四川历史上第一次移民是元末红巾军西路将领明玉珍率十万农民入川,他曾建立过大夏政权。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将明玉珍的后代贬至朝鲜半岛,他又组织大规模移民进入四川,以此冲散明玉珍时代留下的家族势力。

第二次则是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明清之交,兵祸连连,又遇天灾,巴蜀大地哀鸿遍野,十室九空。当时四川遭遇张献忠、明军和清军这三股势力,他们交替剿杀百姓,据史*载“民无遗类,地尽抛荒”,基本上是种族灭绝。

满清入川后,“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连城内都是荆棘丛生、猛虎纵横。朝廷将四川巡抚衙门设在阆中便是适应形势所需,那时已经采取了一定的移民措施。后来吴三桂反叛,四川又成为主战场,四川人再次遭遇不幸,前后长达三十几年。


(土家族姑娘)

所谓“漏刀蛮子”便是指遭遇浩劫还能够侥幸活下来的老四川人,包括明初的移民。这些幸存者人数极少,却很特殊,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灾难,九死一生,自然练就了一副坚韧精神。为了生存,这些人外圆内方、机灵乖巧。面对兵灾虎患时,总是设法躲过。遇到蜂拥而至的外来移民,他们则不卑不亢,自强不息,使移民们心存敬畏之心,于是将他们亲切地称为“漏刀蛮子”。

这个“蛮”字通常带有贬义,言其野蛮、横蛮、蛮,但漏刀蛮子的“蛮”字则是贬中带褒,象鹅卵石那样外形蛮头蛮脑,又光又滑,实则坚硬无比。


(苏小妹)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就老四川人而言有两种人:

一种是巴人,泛指生长在巴国和巴地范围内的所有人。

古代以川东、鄂西为中心,北达陕南,南及黔中和湘西地区的一大片连续性地域通称为巴。他们习惯穿兽皮或是按照兽皮的特点和纹饰仿*装。巴人崇拜自然,相当友善,古人所说“巴人好战”,大概缘于他们曾助武王伐纣,因此也就落下一个“蛮”字。


(苏东坡)

一种是蜀人,不妨以苏东坡为例。

他是今眉山人,有部小说叫《苏小妹三难新郎》,里面苏东坡写打油诗嘲笑苏小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从刻画中不难看出,苏小妹额头特别突出,眼窝又特别凹陷,典型的欧洲女郎。

苏小妹也曾回敬一首诗,说苏东坡“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

也可以看出,苏东坡满脸胡须,连嘴都遮住了,脸皮也很长,还曾害过相思病,伤心的泪水一年到头也没流到脸腮边,明显也象是白种人。


(四川女王谷的女儿就有古蜀人的基因)

当然这是小说家的艺术夸张,但可见一斑,与其他汉人相比,似乎也可用一个“蛮”字来形容。

笔者所了解到的老四川人,一是余姓,有些系蒙古后裔,南充在元初与蒙古作战时间较久,大概蒙古统治阶级也作了些移民措施,元蒙退出统治后,这些蒙古后裔并没跟着迁回蒙古占有区,而是融入南充本地。二是笔者老家有严、左二姓,至今尚有地名叫“左家坝”,但左姓已不多,据说也是老四川人后裔。

但是真正的老四川人后裔,你我都未必分得清楚,包括那些自认为是老四川人的后裔。因为来自不同地方的百姓杂居,必然会有冲突。移民来势汹汹,本地人敌不过,因其“圆”,也可能自称是移民,时间久了,也会淡忘自己的真实渊源。而且现在四川人遍及全国各地,多少有些“蛮”气,其吃苦耐劳的精神日渐为其他地方所欣赏与接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2:38

很野蛮。他们喜欢佩戴大刀,所以有了漏刀蛮子的称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4:13

因为在史前时期,四川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中生产工具非常流行使用磨制的石刀,同时他们这个地方的人在历史时期的时候也经常佩刀出行,以刀为自己的时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6:04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地的人们非常的野蛮,而且做事情也非常的豪爽等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