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2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14:09

一、科举制由来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

科举制度是由隋朝隋文帝杨坚所提出,由隋炀帝杨广正式创立的,由于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这个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隋炀帝杨广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考试的详细等级划分

隋唐五代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解试)、省试两级。北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开始创立殿试制度,科举考试变成为乡试(解试)、省试、殿试*考试。元、明、清时期,改称为乡试、会试、殿试。唐宋时期,称取得解送京师参加省试资格的考试为“解试”,这相当于后世的乡试一级的科举考试。隋唐五代时期,“解试”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北宋中期以后,“解试”改为“每三年一开科场”。考试一般在各州府举行。元、明、清时期改为“乡试”。

三、科举制的意义:

积极: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人士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消极:科举制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14:09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1] ,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2]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3-5]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6-7]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6] [8] 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9-10]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11]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12]
(概述图出处:新华网 [13]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14:10

科举制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挑选,使用的社会性管理程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14:10

隋代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炀帝设进士科。唐代置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科考试称制科,定期由吏部(后由礼部)主持的进士科为常科。宋代以后各朝的科举制只有进士科,考试都用儒家经义。明清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用八股格式,依据朱熹《四书集注》等书写文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14:11

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挑选、使用的社会性管理程序。

什么是科举制? 科举制的解释 什么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什么是科举制度? 什么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的意思科举制的意思是什么 科举制名词解释 科举制是什么 什么是科举制 什么是科举制 科举制解释名词 科举制的定义是什么 何为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详解 科举制度名词 科举制内涵 科举制度的简介 科举取士还是仕 科举制是什么制度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