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4:39
水淹基本在两种情况使用,一是直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比如三国中关羽水淹七军击败于禁、诸葛亮白河水淹曹仁等等。这种做法受*条件较多,需要对方进入一个狭窄的通道内,比如于禁扎营的“罾口川”,己方军队在上游人工垒起堤坝,强行抬高水位。当放水时下游就会形成一个洪峰,直接冲击敌军人马、战船、物资。二是人工决堤来进行攻城、围困或阻隔作战。比如秦将王贲在灭魏之战中,绝黄河水淹魏国大梁城(围困)、明末李自成绝黄河水淹开封城(攻城)、抗战中蒋介石绝黄河花园口大堤阻挡日军(阻隔)等。古代的夯土城墙是不耐水的,很容易被水冲垮或泡塌。所以在古代以水代兵是很有效的。
火攻战例中最有名的当属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曹孟德火烧乌巢等等,但实际上达成一个完美的火攻战役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古代军事科学的发展、思想的进步都导致火攻越来越难实现,军营中普遍编制水龙队,战船、器械上涂抹泥土隔绝火焰等等都可以有效应对火攻。而且即使对方没有防备,仅仅火攻必须考虑的风向就是一个大问题。宋灭南唐之战,南唐军打算火攻宋军。不料风向突变,大火烧向自身,南唐军大溃南唐就此灭亡。
之所以历代兵家对于火攻乐此不疲,目的是在于利用人类对于火焰本能的、根深蒂固的恐惧来制造“营啸”。在古代战争,尤其是大规模作战中,士兵中数量最多的是缺乏基本训练的临时征召的农民士兵。在前线艰苦环境下,时刻充满恐惧的士兵们经不起任何突然的惊吓,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士兵们作出不经思考的不理智行为。人是群体动物,一个带了头,其他人往往会盲从。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就会演变成不可控制的群体性*乱或者逃亡,这就是“营啸”。
当突然起火浓烟冒起的时候,本来并不严重的火势往往会成为全军崩溃的导火索。如果再有人在旁边推波助澜,那效果会更加可观。如果仔细看看古代的军事历史,经常会看到火攻一方在放火的同时,会利用烟雾的掩护进行掩杀。而且口中都会大叫大嚷,制造敌军大举来袭的恐慌,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