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3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9:15
最初只是象征性地将身边的物体,描绘成简单含意的记号或符号,经过传播和不断完善,正在逐步形成以象征性图形为主的表现有多种复合寓意的视觉传达形式一一标识。从符号、象形文字到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符号正在消失,有些则保留下来成为特定的标识。
早期药铺带有行医功能,大的店铺还可以充当医坊作用。它的标识导向多以幌子或者招牌的形式出现。直接将药品及与药品有关的器具实物,或者以药品及药品有关的形象、器具制成模型、旗帜等悬挂于药铺前端,又称幌子。将药铺的名字、字号做成牌匾挂在铺前,又称招牌。幌子的出现要略早于招牌,药店的幌子多为木板制成一串膏药模型。见图3-5。战国时期的扁鹊、三国时代的神医华佗,他们的名号和头像都曾作为医蟠的标识,悬挂在医馆门前。游方郎中用来存放药品的器具—木葫芦本身的含义也就演化成了祛病化灾的象征符号,神医们的悬葫济世的神像更是广布在各地郎中的中堂供奉。
发展到宋代时期,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标识批量印刷于商品的包装和广告。明清的标识题材喜欢利用一些通俗、有群众传播基础的吉祥图案。出现了多样化的图文并茂的标识。标识中的文字和图形,除代表商品质量或特点外,还寓有祝福、喜庆等含义,如药铺常用“鹤鹿同春”、“寿星”以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创建于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药铺,以“扶贫治病”为经营理念主导,贯彻“炮制虽繁,绝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绝不敢减物力”的准则。在经营行为规范方面始终以“仁”为准则,穷人买不起药,同仁堂免费奉送,晚上买药送一盏灯笼。在视觉识别方面,将药铺名“同仁堂”三字统一使用在字号牌匾、药材包装纸、仿单等上面。见图3-6。但是,总的来说,这种以药铺、医坊字号为标识的做法及标识的形式,自北宋延续到清,基本上没太大的改变,直到鸦片战争
后,大批洋货在中国的倾销,才使情况发生了转变。
参考资料:http://www.senmaxs.com/newsshow.asp?id=327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9:15
膏药牌,就那个正菱形的白色木板上,中间一个黑色的大膏药,串一串,两头是两张三角形的膏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9:16
有个成语,悬壶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