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3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12
在打败项羽的时候曾经说道:“自己带兵打仗的本事不如韩信。”本来几年的楚汉战争,韩信可以说立下盖世奇功。如果没有韩信,刘邦统一天下的时间要往后面大大延迟。最后韩信的结局非常悲惨,并没有像萧何,张良一样得到善终,死在了女人手里。正好应了那么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一:“陈浠”发动叛乱,刘邦反复试探1:刘邦得到韩信谋反的消息,这时候得知代王“陈浠”发动了叛乱
刘邦得到了韩信谋反的消息,这时候他并不在京城长安。到了晚年的时候他的那个箭伤复发,急需要调养。但这个时候他在外面平叛,这个人便是“陈浠”。反过来看韩信虽然被降为淮阴侯,但是他的出入并没有受到*。
2:“陈浠”很早的时候跟随刘邦,后面被封为代王
这个“陈浠”早在秦朝末年农民大,最早一个跟随刘邦的。当时带着五百人马投奔刘邦,后面平定燕王臧荼叛乱的时候立有功劳。等到刘邦第一批封侯的时候,就有陈浠。汉七年韩王信叛乱的时候“陈浠”又参加了平定叛乱,刘邦交代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做赵国的国相,同时监管代国和赵国的军队。这个人有一个软肋,就是喜欢养士,说白了就是养活很多吃白饭的人。既不是贪财,也不是贪色贪权。门客最多的时候一度达到一千多人,不得不让君王所猜忌。
3:陈浠一度被赵王国相周昌盯上,报告给刘邦,于是联合韩王信旧部发动叛乱
我们要知道陈浠养了那么多门客,他就从边地到京城需要路过赵国的邯郸。赵国可是赵王刘如意的封地,他的国相便是刘邦信任的周昌。周昌一看情况不对劲,立马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刘邦。于是刘邦派人从*抽取一人到他那里去调查,“陈浠”知道后心里就很害怕。于是联合了韩王信手下的两个叛将企图发动叛乱,这件事情让刘邦很警觉。
4:刘邦感觉事情不妙,打着吊唁太上皇的借口,让“陈浠”来京城
刘邦觉得这个事情发展的越来越不妙,恰好这个时候刘邦的父亲太上皇刘太公去世了。于是立马让“陈浠”前往京城吊唁,可人家不敢来。如此一来,刘邦就断定“陈浠”要叛乱。于是他准备亲自去平叛,首先到了邯郸以后,刘邦看见这个地形,觉得他成不了什么气候。人家“陈浠”在担任北方边境大元帅之前,曾经跟韩信单独见过面。韩信把身边的随从全部叫开,然后约定让“陈浠”本人在外面叛乱,韩信作为内应,双方里应外合把整个天下拿下来。
第二:韩信拒绝刘邦平叛,被萧何给误导,最终惨死吕后手下1:刘邦想让韩信为大将军,前去平定叛乱,韩信以病为由拒绝
汉十一年“陈浠”发动叛乱的时候,刘邦本来是想让韩信为大将军,让他前去平叛。可这个时候的韩信以病情为由,拒绝了汉高祖刘邦的要求。这个时候留在京城的韩信给“陈浠”发了一封密信,说道:“你要是举兵造反的时候,老弟我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2: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吕后让萧何请韩信入宫,最终未央宫被杀
当时韩信手下有一个门客犯了罪,把他关起来就想杀了他。那个门客的弟弟知道哥哥被韩信抓起来砍头的时候,于是跑到皇宫里跟吕后告发韩信的种种不法行为。吕后于是让萧何召韩信进宫,这个军事天才*智商为0的战神一去不复返。韩信进入未央宫,就被旁边的武士三下五除二绑了起来。这些武士把他推进钟室给杀掉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个时候的韩信也非常后悔没有听“蒯通”的话,可惜事到如此已经晚了。“蒯通”这个人依靠着装疯卖傻逃过了汉高祖刘邦的追杀,得到了善终。假如说当初韩信听了“蒯通”的话,是三足鼎立的一个形式,那么他的结局断然不会如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12
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没有过多考虑韩信的前途,为的是刘邦。萧何诱杀韩信,也没有过多的考虑韩信的生死,为的也是刘邦。可能觉得萧何不够朋友,不讲情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13
是刘邦。因韩信居功自傲,吕后无法容忍,趁刘邦出兵远征,与萧何商议,诱骗韩信入宫,擒杀了他,解除了刘邦心中最大隐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13
我觉得负重大责任的应该是张良,因为张良跟他们两个一对比,显得他们两个非常过分,所以刘邦对韩信跟萧何非常不满,对他们的死有一些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