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标语的变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4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0:26

注:以下材料来自网上搜索。
墙头标语的变迁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故乡是一个*老区,自认字以来,我记得故乡路边的墙壁上到处都刷着极具号召性的标语,如“毛*万岁”、 “人民公社好”,以及许多服务于阶级斗争的口号与标语。
进入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一些宣传大政方针、基本国策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宣传标语,如“思想,实事求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新老标语的遍地开花是那个年代的一道独特景观。
到80年代初,我家因兄弟姊妹多,分到的田地不足以养活八口人,于是,我来到了大伯家,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代。这一时期,我虽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去,在故乡路边的墙壁上都会有些新的发现。
我记忆深刻的一则计划生育的标语“该扎不扎,房屋倒塌”,到90年代初已被改成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等更具社会文明意识的标语。而当时村民们对计划生育*的理解与80年代有了天壤之别,“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已为大多数农村青年所接受,而老人们的生子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也在逐渐淡化。
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故乡农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水稻的连年丰收与耕种的不断简化,不但让家乡的人们吃得饱穿得暖,且节约出了大量劳动力,他们外出打工后为家里挣回了大量的存款。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标语刷在了村口最显眼的位置,它已在广大农民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特别是到了90年代中期,村里的农民耕地时已基本告别耕牛时代,各种小型农用机械已被广泛运用。村里的大部分人家也都修建了漂亮的新楼房,门前都打着压水井,有的养猪专业户家里还用上了沼气。
如今的故乡,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许多富裕的农户开上了小汽车。农民不但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就连超市也开进了偏远的乡村。
故乡墙头的标语也有了新的变化,从“勤劳四方,齐心协力奔小康”到今天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从大量的商品广告到今天的“农家乐欢迎您!”……
标语,随着时代的更替仍在不断的变化,它所见证的正是我们伟大祖国60年来的发展轨迹。

再如:
http://wenku.baidu.com/view/544c96fc941ea76e58fa04bc.html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