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5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10
按时间顺序如下:
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计: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计:5年
6、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计: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计:16年
8、玄汉:公元23-25年,共计:3年
9、东汉:公元25-220年,共计:196年
10、三国:公元220-280年,共计:61年
11、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年,共计: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计: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计: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16、十国:公元1-979年,共计: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计: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4年,共计:277年
20、清朝:公元14-1912年,共计:268年
扩展资料:
朝代由来:
1、夏朝
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
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
“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的中国世袭王朝的起始。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
2、商朝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过渡。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定都亳(今河南商丘)。
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尚书》、《史记》等传世文献称呼商朝为“殷”,但如《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
另有《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这三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辞资料中,尚未发现可解读作“殷”的甲骨文字。“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殷墟都邑的自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拥有对整体国家或族群的泛称。
商朝以玄鸟为图腾,《史记·殷本记》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与《史记》的记载一致。
3、周朝
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今陕西旬邑县)。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他们居住稳定,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迫。
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4、秦朝
国号来自于地名。据《 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 伯翳(伯益),本为古部落首领少昊后裔,为“嬴”姓。至周穆王,宗主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
“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嬴姓又盛,故“赵”也是秦的代名词之一。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 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 周幽王时期 犬戎攻入镐京, 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 秦成为国号。
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由于统治者姓赢,又有 赢秦之称。
5、西楚
是一个存在于秦汉之际的古国名,项羽曾以此地名为国号。秦国统一各诸侯国后,原楚国地被称为三楚:西楚,东楚与南楚。
6、西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7、新朝
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
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8、玄汉
公元23年~25年存在,新朝末期至东汉建立前期间由反新农民武装为恢复汉朝而建立的政权,因由西汉皇族成员绿林军“更始将军”刘玄掌权执政,故称“更始政权”。
9、东汉
重新建立刘氏汉家王朝的刘秀是汉高祖的九世孙,为汉室皇族,而表示合法和正统,建立新政权的刘秀继续延续汉高祖“汉”的国号。因刘秀所建汉朝都于洛阳,和刘邦所建西汉都于长安。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故称刘邦所建汉室为西汉,刘秀所建汉室为东汉。
10、三国
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11、晋朝
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被魏帝曹奂封晋公。咸熙元年(2年),加封晋王晋公,这也是晋朝国号的由来。
12、南北朝时期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年隋灭陈而终。
13、隋朝
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14、唐朝
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15、五代
十国(907年—960年)是 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时期。这一称谓出自《 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 十国(902年~979年 )的合称。
16、十国
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北汉。
17、宋朝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18、元朝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19、明朝
朱元璋是元末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
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20、清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
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朝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10
答: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黄帝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尧|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11
朝代 时间 都城(今.....) 夏前2070-1600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商① 约前1600-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周:西周 前1046-771年②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秦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汉:西汉③ 前202—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蜀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吴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十六国④ 304-439 —— 南朝: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齐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梁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陈557-5 建康 江苏南京 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北朝: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北齐550-577 邺 河北临漳 西魏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隋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唐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后梁907-923 汴 河南开封 后唐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936-946 汴 河南开封 后汉947-950 汴 河南开封 后周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十国⑤ 902-979 —— 北宋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辽907-1125 皇都 (上京) 辽宁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元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1368-14 北京 北京 清14-1911 北京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