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建文帝逃亡的二十二名亡臣都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2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34

在掌握大量史料证据的基础上,研究小组提出了建文帝逃亡路线图新说,建文帝一行从南京城皇宫出“鬼门”(即皇宫下水道内闸门),经由“阴沟”(即皇宫下水道)到达另一头“鬼门”(即皇宫下水道的外闸门),然后乘船到达神乐观。神乐观应为建文帝逃亡的第一站。在神乐观,追随建文帝逃亡的众大臣汇集一处,由程济对逃亡一事作出安排。建文帝与程济、杨应能、叶希贤、牛景先、郑洽、王之臣等人取道江苏太湖地区南下浙江,梁田玉、宋和、周恕、何济等人则扮作建文帝替身,西去武汉等地,以吸引燕兵注意力,而廖平、史仲彬等人则护卫着太子西去襄阳。建文帝一行离开神乐观后,经秦淮河,转胭脂河直达漂水,弃舟登岸,经栗阳、宜兴到达太湖地区,穿越太湖到达苏州、吴县。因此,吴县应是建文帝逃亡的第二站。建文帝一行离开江苏吴县后,沿京杭大运河到达杭州,再经富春江到达浙西浦江郑宅镇*门。所以,浙江浦江*门应是建文帝逃亡的第三站。建文帝一行离开浦江后,经金华、丽水,水陆兼程,到达浙南的青田。因此,浙江省青田南田山村应是建文帝逃亡的第四站。建文帝一行离开青田后,按刘琏的指点,经温州,走水路,从瓯江出温州湾,沿海岸线南下,从三都澳进入宁德县(今蕉城区)地界。建文帝的坐船是从金蛇头入境,沿金溪上行,至金涵贝头,弃舟登岸,取道金牛岗(今牛头岗),直上目的地金邶寺。关于建文帝一行是先到宁德金邶寺,然后再到泉州开元寺、福州雪峰寺,还是先到泉州开元寺,然后再到福州雪峰寺、宁德金邶寺,研究小组认为,待查到资料后再调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34

建文帝一行从南京城皇宫出“鬼门”(即皇宫下水道内闸门),经由“阴沟”(即皇宫下水道)到达另一头“鬼门”(即皇宫下水道的外闸门),然后乘船到达神乐观。神乐观应为建文帝逃亡的第一站。在神乐观,追随建文帝逃亡的众大臣汇集一处,由程济对逃亡一事作出安排。建文帝与程济、杨应能、叶希贤、牛景先、郑洽、王之臣等人取道江苏太湖地区南下浙江,梁田玉、宋和、周恕、何济等人则扮作建文帝替身,西去武汉等地,以吸引燕兵注意力,而廖平、史仲彬等人则护卫着太子西去襄阳。建文帝一行离开神乐观后,经秦淮河,转胭脂河直达漂水,弃舟登岸,经栗阳、宜兴到达太湖地区,穿越太湖到达苏州、吴县。因此,吴县应是建文帝逃亡的第二站。建文帝一行离开江苏吴县后,沿京杭大运河到达杭州,再经富春江到达浙西浦江郑宅镇*门。所以,浙江浦江*门应是建文帝逃亡的第三站。建文帝一行离开浦江后,经金华、丽水,水陆兼程,到达浙南的青田。因此,浙江省青田南田山村应是建文帝逃亡的第四站。建文帝一行离开青田后,按刘琏的指点,经温州,走水路,从瓯江出温州湾,沿海岸线南下,从三都澳进入宁德县(今蕉城区)地界。建文帝的坐船是从金蛇头入境,沿金溪上行,至金涵贝头,弃舟登岸,取道金牛岗(今牛头岗),直上目的地金邶寺。关于建文帝一行是先到宁德金邶寺,然后再到泉州开元寺、福州雪峰寺,还是先到泉州开元寺,然后再到福州雪峰寺、宁德金邶寺,研究小组认为,待查到资料后再调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35

明人野史中记载建文帝逃亡生涯的过程大略如下:
建文四年六月,建文帝得知南京金川门失守,长吁短叹,想自杀以谢国人。翰林院编修程济说,不如出走*。少监王钺跪在地上提醒皇上,高皇帝*之前,留下一个宝匣,并且交代说,如有大难,可以打开。众人一起赶到奉先殿左侧,打开这个红色宝匣,但见里面有度牒三张,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里面还有袈裟、僧帽、僧鞋、剃刀,以及银元宝十锭。第一张“应文”度牒写着:“应文从鬼门出,其余人等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时分在神乐观的西房会合。”程济立即为皇上剃去头发,换上袈裟、僧帽、僧鞋。吴王教授杨应能表示愿意剃度,随帝*;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说,臣名贤,无疑就是“应贤”,也剃度改装随从。当时在殿上的五六十人痛哭流涕,都表示要随从*。建文帝说,这么多人一起行动,势必引起怀疑,决定由九人陪他前往鬼门,在神乐观乘船至太平门。少顷,杨应能、叶希贤等十三人赶来。一行二十二人开始了*生涯。建文帝交代,今后互相以师弟称呼,不必拘泥君臣之礼。兵部侍郎廖平建议,随从不必多,更不可多,挑选没有家室之累又有膂力五人足够,其余遥为应援。当场决定杨应能、叶希贤称为比丘,程济称为道人,这三人左右不离建文帝;其余六人往来道路,运送衣食。第一站来到吴江县的史彬家中。八月十六日,建文帝与两位比丘、一位道人同行,其余人等星散。十月,来到襄阳的廖平家。获悉跟踪者也已到此,大家商议后便决定前往云南。
明成祖派遣户科都给事中胡前往西南地区,打着探寻道教宗师张三丰(即张邋遢)的幌子,其实是为了侦查建文帝的下落。消息传来,建文帝决定遁迹深山。
永乐八年三月,工部尚书严震以出使安南(即今越南)的名义,至云南秘密探访建文帝的踪迹。某一天,严震偶然在云南道中遇到建文帝,两人相对而泣。建文帝问他:你准备怎么处置我?严震回答:皇上请便,臣自有办法。夜间,严震自缢于驿站。建文帝见踪迹暴露,再次躲进白龙山。
长期的野外生活,使得他身心疲惫,颜色憔悴,面容枯槁。到了夏天,又患上痢疾,但因害怕被发现,不敢出山觅食、求医,狼狈到了极点。这时史彬等三人赶来,境况顿时改善。几天后,三人离别,抱头痛哭一场。建文帝交代,今后不必再来,一则道路艰险,二则关津盘查严密。
永乐十年三四月间,一直随从建文帝的杨应能、叶希贤相继病逝,建文帝收了一名弟子,赐名“应慧”。永乐十四年六月,建文帝足疾发作,程济进城觅药,才得痊愈。这使建文帝感到危机时时迫近,便口述*的经过,由程济笔录,写成《从亡传》,建文帝亲笔写了序言,命程济藏于山岩中。此后几年,建文帝奔走于云南、贵州、四川之间。永乐十八年十月,在程济的陪同下,建文帝登上了峨嵋山,赋诗一首,其中两句为:“登高不待东翘首,但见云从故国飞。”流露了他此时此地思念故国的复杂心情。
永乐二十二年二月,建文帝东行。十月,在旅店遇到史彬。史彬关切地问起道路起居,建文帝说:近来强饭,精爽倍常。于是同史彬下江南,回到吴江史彬家中。这时史彬的从叔祖史弘从嘉兴赶来,在客堂见到老和尚,问史彬:大师从何而来?史彬不答。史弘把史彬拉出,说:此建文皇帝也。史彬矢口否认,史弘说我曾在东宫见到过,是我的救命恩人。史彬只得如实相告。史弘顿首后,哭泣着询问近况。建文帝说:赖各位从亡者给我衣食,得以周旋于险阻之间。二十年来,战战兢兢,今日想来,可以终老了吧!随后在史弘的陪同下,游览天台山,到宁波渡莲花洋。
匆匆间,成祖死,仁宗即位,不到一年,仁宗死,宣宗即位,十年后英宗即位。皇帝已经更换了好几个。*环境的变换,是他再现真身的时候了。正统五年(1430年),正在广西的建文帝对程济说,我决意东行。
建文帝有文才,*中经常诗性大发而赋诗,最著名的一首就是:
流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人们常说,诗言志。从这些诗中,不难体味到一位*皇帝的心灵呼声。巧得很,同寓所的一名和尚,窃得建文帝的诗稿,跑到思恩知州岑瑛那里,大言不惭地说,我就是建文皇帝!岑瑛大为惊骇,马上报告藩司。藩司下令把和尚与建文帝一并逮捕,飞章报告朝廷。当朝皇帝下诏:押解回北京。皇帝命御史在宫廷中审讯,那和尚称:年九十余,且死,想葬于祖父陵墓旁。御史说:建文君生于洪武十年,现在是正统五年,当六十四岁,何得九十岁?后来查实得知,这和尚名叫杨应祥,钧州白沙里人。报告皇帝后,和尚被判处死刑,下锦衣卫监狱关押。建文帝此时把实情告诉了御史,御史秘密上报皇帝,皇帝派曾经服侍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探望虚实。建文帝见到吴亮,脱口而出:你难道不是吴亮?吴亮说:不是。建文帝纠正道:我有一天在便殿就餐,吃子鹅,一片肉掉到地上,你手里拿着壶,趴在地上把它吃掉了。还说不是你!吴亮伏地大哭。他知道建文帝左脚趾有黑子,查看后果然,想不到几十年后能够见面,痛哭流涕,不能仰视。于是,皇帝下令把建文帝迎入宫中西内养老,宫中人都叫他“老佛”。寿终正寝后,葬于西山,不封不树。因为很难给他一个名分,所以成为一座无名墓。

由于建文时期的档案史料已被销毁,《明成祖实录》又充满谎言,已经难以核实其正确性究竟有多少。因此清代学者颇多怀疑,例如万斯同在《明史稿?史例议》中就说:“明代野史之失实,无有如建文逊国一事。”乾隆时正式出版的《明史》,卷四惠帝纪,在写了建文帝焚死之后,又加上“由地道出亡”一段文章,依然是一团迷雾。因此现在要确切考证建文帝的下落,犹如雾里探花,那只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35

http://www.17k.com/html/books/0/2/297/29710/dd3424/1148071.shtml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36

http://www.17k.com/html/books/0/2/297/29710/dd3424/1148071.shtml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