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为什么要读懂学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1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3:15

学校教育的目标上至为社会培养有幸福感的公民,下至培养成功的问题解决者,幸福与否、成功与否,除了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外,还取决于学生是否具备包括自信心在内的良好心理素养。

正如蔡金法(1994)指出的,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知识及相关数学内容的理解,更多取决于他们对自己思维过程的监控即元认知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是否对解决困难的信心。



因此,读懂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给学生平等的发言权,这样学生才能把心里话说出来,教师才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尊重,就会努力地做好自己以不辜负他人的尊重,就会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考,这样的话,学生的潜力就会得到极大开发,在不断获得肯定与成功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逐步培养。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也应该是最有利于教师读懂学生的地方。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完成,学生究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都需要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是否理解。

检查学生的理解不仅需要知道学生已有知识是促进了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是干扰了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也需要知道学生新知识的掌握范围与水平。同时,教师需要获得所有学生的理解情况而不是其中的几个。

必须指出的是,检查理解不应该是问一些过于笼统的问题,如:“有问题吗?”、“你们都懂了吗?”、“各位都懂了吗?”、“理解这点了吗?”。

如果教师问的是这些问题,学生的反应往往是:多数学生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教师无法知道他们是否懂了;或者,学生会觉得迷惑而不回答;或者,学生认为他们懂了(但实际上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有些学生羞于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出没有懂而装懂。

总之,这些过于笼统的问题不足以检查到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3:15

读懂学生,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读懂学生,同样也是师生常态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地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态,加以合理分析判断,才能有望走进学生的内心。

教育是继往开来的事业。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素养的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和不断增长的对学生成长的期待,读懂学生,成为懂得学生学习需求的人,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方向,值得扎扎实实回归“人”的起点,不断创新,务实实践,方能有效服务学生发展。

读懂学生,不是变革时代的新兴产物,而是对教师传统思维方式的时代诉求和挑战,是教育回归学生成长原点后的再出发。

读懂学生,就要改变“学情”与“预案”长期割裂的状态,把学生真实诉求、真实现场与教育教学预案紧密联系,与教师的经验有效联系,*并轨关注,有的放矢,在动态改善中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研磨学情不能只凭一朝一夕的单一细节,更要有日积月累的综合信息整体解读,助力学情的准确判断,以便综合评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未来发展前景。这样的内涵解读,更需要教师主动作为,让读懂学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常态,让不断主动学习和改变、持续优化工作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常态。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教育要回归人的发展,教师要逐步强化学情研究意识,只有不断读懂学生,才能充分因材施教,陪伴学生,共同经历,彼此滋养,做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趣味、新滋味、新生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3:16

在教学中读懂学生就是在日常教学中多了解学生,等达到基本上心心相通了。你就会从学生的一行一动、一个眼神、一副神情知道学生要干什么,有什么想法。学生也能猜出你平日教学的表情的变化、肢体语言所能表达的思想。读懂学生,不是用三两句话能说明白的,需要我们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多用心去体会、去感觉、去领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3:16

原因如下:

课堂是师生每天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师生在教学过程*同探究知识、充分展现智慧的场所,也是师生生命价值得以彰显的场所。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质量对他们个体生命质量的意义,“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

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

由于学生是思想、性格、身心发展特征等差别都很大的一个群体,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读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读懂学生的方法:

1、“ 备学生”,掌握生情

“生情”在这里指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基础差异、爱好特长等等。“备学生”也就是要在课前把学生的情况当作备课这一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另外,“备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班里大多数学生都处于哪种认知发展水平,学生在学科学习上有多大的发展潜力,也就是要知道自己学生应有的一般思维水平与学习发展阶段,并据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案。”

教师还要有一种积极主动的行动,针对学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所实施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只有充分地掌握了生情,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读懂学生,否则,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的放矢,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刀切”、“教师主宰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会有学生生命活力的体现,师生之间也难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 备自己”,更新观念

“备自己”,其实就是教师要有一个很清醒的自我认识:我对学生了解吗?我对教材熟悉吗?能活用教材吗?我在多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我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吗?对自己的认识也包括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控制者、权威、霸权话语的发布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师要读懂学生先要读懂自己,没有对自己的深度“解剖”,要想真正读懂学生其实也是不现实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3:17

就和医生为什么要懂病人才下药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