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3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03

开发与保护并举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在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必须重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发展。在开发保护海洋资源方面,主管部门要通过海洋资源的价值核算和评价,对海洋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利用价格体系调节海洋资源的供求关系,尽可能保证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要集中控制陆地上污染物的排放,强化盐田、海水养殖池废水、石油开采、拆船和海洋运输过程中废物排放的管理,维护海洋的生态平衡和资源的长期利用。逐步实施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重点治理和保护河口、海湾和城市附近海域,继续保持未污染海域环境质量。加强入海江河的水环境治理,减少入海污染物。加快沿海大中城市、江河沿岸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和脱磷、脱氮效率。限期整治和关闭污染严重的入海排污口、废物倾倒区,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严格*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难降解污染物排放。临海企业要逐步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加强海上污染源管理,提高船舶和港口防污设备的配备率,做到达标排放。海上石油生产及运输设施要配备防油污设备和器材,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实施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问责制度,优化海洋环境保护的法治化进程。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陆地资源而言,难度和风险更大、综合性更强、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也会更大。海洋资源从调查、观测、勘探、开发利用到管理的各阶段,都是科学和技术运行过程的结果,要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和科学管理的总体技术水平、规模和效益。

优化结构科技创新

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必须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我国的八大海洋产业中,海洋捕捞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盐及海洋化工业等传统产业发展早,聚集的劳动人口多,有些产业生产技术落后,低水平盲目发展造成资源破坏严重,自身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油气业、海洋医药、海洋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已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命题。同时,应注重优化海洋资源配置,积极培育可以深化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高技术产业,促进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发电等潜在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众所周知,海洋产业结构不同,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会不同。一般来说,从海洋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对海洋资源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在逐渐减弱的。我国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在以第一产业为主,因此应根据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特点,调整海洋产业结构,逐步降低第一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重点发展油气开采、海滨旅游、水产养殖、远洋交通运输;积极发展观测服务、海洋药物、海水资源利用;努力开展海底采矿、海洋能利用,提高第二产业在海洋产业中的比重。海洋产业的效益应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此,要重视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以高新技术改造海洋传统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管理海洋资源

当务之急,应加大执法力度,理顺海洋管理*。近20年来,国家先后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等法律、法规二十几项,为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打下了基础。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有些法律、法规在执行上显得滞后。应根据海洋经济的发展,切实执行《中国专属经济区和*架法》、《海洋岛屿开发管理法》、《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法》等海洋法律。同时,还要加快与国际法接轨,扩大海洋立法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尽快完善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法律体系。此外,应加强海上执法队伍建设。面对我国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国家应加大投资,组建一支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综合一体化的执法队伍,增强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效率,优化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法治化机制,真正做到依法治海。

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

中国*十分重视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工作,在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发展模式,为解决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1年,国家组织了《全国海洋开发规划》的编制,1995年得到*批准,并颁布实施。开发规划为在宏观上指导全国海洋开发活动,促进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从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海洋局组织沿海各省和*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工作,根据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海域进行了功能分区,为海洋综合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规范海上生产秩序,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1993年按照*的指示,制定了《海域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推进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沿海各地的积极探索,现已取得许多宝贵的经验,目前海域使用已进入国家立法程序,海域使用将步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为借鉴沿海发达国家管理经验,国家海洋局积极开展了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努力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1993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示范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海洋综合管理制度积累了经验。

为了全面掌握中国海域海洋资源、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各省开展了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和多次海洋环境污染基线调查。同时,建立起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区环境监测中心和海洋环境监测站为主体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及其业务技术支持体系;组织并领导了由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监测机构组成的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和沿海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环保部门、海洋部门、海事部门、渔业部门按照法律分工,加强了对陆源污染、海洋倾废、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船舶排污的控制与管理,为防治海洋环境污染,遏制环境恶化势头,作了大量的工作。国家建立并实施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防止了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为加强海洋倾废管理,国家不断完善倾废管理制度,积极履行《1972年伦敦倾废公约》。到目前为止,国家已建立了38个海洋倾倒区,对海洋倾废活动进行了规范,有效地控制了海上倾废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

国家重视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环境的保护,专门制定了《渔业水质标准》,建立了休渔区、休渔期和限量捕捞制度,重点对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养殖场进行了保护。

*各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加强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海洋局颁布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目前已建立各种类型海洋自然保护区59个、海洋特别保护区2个,为保护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为实施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扭转海洋环境恶化趋势,国家修订了《海洋环境保*》。新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中国已建立起较完备的海洋环境保*规体系和较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为依法管海、护海提供了法律保障。

针对渤海资源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状况,国家海洋局从1996年开始,开展了对渤海综合整治的研究,现正在国家计委的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渤海综合整治规划”,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使渤海的资源与环境功能得到恢复。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所谓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含3个特征:①持续性。体现在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建立在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之上,要求海洋生态系统构造完整和功能齐全。只有维持生态构造的完整性,才能保证海洋生态系统动态过程的正常进行,使海洋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强大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海洋资源的多用途引发的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以及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理念、方式和方法,都直接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正确解决资源质量、可利用量及其潜在影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利用资源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资源种群多样性、资源遗传基因多样性,并要在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整合资源方式,减少资源利用中的冲突和矛盾,提高资源的产出率。②协调性。首先是海洋资源的利用应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持协调与和谐,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协调、陆地系统与海洋系统以及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以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③公平性。即当代人之间与世代人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性要求任何一种海洋开发活动不应带来或造成环境资源破坏,即在同一区域内一些人的生产、流通、消费等活动在资源环境方面,对没有参与这些活动的人所产生的有害影响;在不同区域之间,则是一个区域的生产、消费以及与其他区域的交往等活动在环境资源方面,对其他区域的环境资源产生削弱或危害。世代的公平性要求当代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对后代人对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造成不良影响。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达到以下目标:①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海洋开发和海洋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海洋经济增加值;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发现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②对海洋可再生资源而言,要改善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要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维持其可持续再生产能力;对海洋不可再生资源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不要影响后代人的利益。③优化配置海洋资源,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④海陆一体化开发,统筹制定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⑤开发与保护协调。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执法管理;重点加强陆源污染物管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止破坏海洋环境。⑥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统一协调的海洋开发*,建立健全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各种海洋开发活动的协调管理。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既有典型的红树林生态系、珊瑚礁生态系、河口生态系,也有数量庞大的港湾,成为中国近海生物繁衍、生长的摇篮,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我国管辖海域的资源和环境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海洋经济以及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由于中国人均海洋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又日益增多,使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和教育等手段,对海洋开发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和监督,以保证合理利用海区的各种资源,促进各行业协调有序发展,提高整个海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要重点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最终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建立大海洋生态系监测与保护体系和环境预报服务体系;建立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并加入国际海洋自然保护区网络,在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高沿海居民生活水准,开展大洋、极地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公海生物资源。为防止海洋生态系的退化,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计划地建立相当规模和数量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保留区,形成区域性、国际性海洋自然保护区网,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改善及完善各种有效的开发利用技术措施,合理利用经济鱼类;完善海洋生物资源保*规体系,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维护海洋生态系的良好状态,形成养护、研究和管理的国际合作机制。

海洋和海洋资源具有一定的公有性,因此许多海域和海洋资源各国都可以利用。世界海洋总面积的35.8%以领海*架的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的形式划归沿海国家管辖,其他.2%(约合2.3亿平方千米)的区域仍为世界公有。在划归沿海国家管辖的水域内,船舶航行仍是自由的,因此也具有公有性质。即使是各国的领海,其他国家的船舶也有无害通过的自由。公海和国际海底的资源是世界共有的,各国都有权开发利用。各国通过交纳一定的养护费可以获得别国管辖海域渔业资源的捕捞权,内陆国可以在沿海国管辖海域内获得一定数量的剩余捕捞量,这些规定与陆地资源利用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树立全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我国*一贯主张沿海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海洋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但经济发达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加强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处理海洋环境问题应当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中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沿海和海洋环境的同时,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为保护全球海洋环境这一人类共同事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国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系统开展的环境事务,是历届联合国环境署的理事国,与联合国环境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已缔结和参加了多项国际环境条约,涉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和协议主要有《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72年防止倾倒废弃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73/78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和《197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