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4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4:48
道德的起源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
服从理性的*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和理性的统一。
进一步来讲,*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在没有养成习惯之前,快乐常常诱导我们选择做不道德的事,痛苦则迫使我们选择做不道德的事,所以做一个道德的人并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选择习惯一旦养成,道德的活动本身就能够带来快乐,这种快乐又诱导我们选择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个道德的人也可以说并不难。
特别要注意乃是从小就养成一个好习惯,因为好习惯既然特别的有助于增进人的幸福,坏习惯自然也就特别的能够损害人的幸福。
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扩展资料
“道德”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每个人也都愿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你要说某个人没有“道德”,他肯定会跟你急。
并且每个人都觉得“道德” 在自己这边,没“道德”的全是别人,所以大家都喜欢用自己定的“道德标准”评判别人,现在的名词叫“道德绑架”,那究竟什么是“道德”呢?下面简单聊一下个人看法。
最早“道德”这两个字其实是分开的,“道”到“道”,“德”是“德”。
“道”指的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大自然的次序关系,这个很容易理解,春种秋收,这就是道;苹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阳升起,晚上月亮出来,这也是道。
“德”者“得”也,既然明白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那就要随顺大自然的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人做事,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爱儿女,这就叫德;儿女孝顺父母,也叫德;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也是德。
“道德”这两个字最早连起来用,见于荀子著的《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从此人们就一直沿用下来,什么意思呢?
那就是做人做事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道德代表了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用以衡量人们行为是否正当合理,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但我们现在社会,道德的观念已经很模糊了,所以大家总觉得“道德”这个词很空洞,很虚,没什么固定标准,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太严重了。道德其实是有标准的,但你首先得了解这个“道”,不懂得“道”,当然就不知道什么是标准了。
道德一般是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的,没有信仰为基础的道德,是很脆弱的,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不堪一击。
比如,孝顺父母这一条,就是随顺人的本性,就是道德,无论儒释道哪家,首先都是讲孝道,孝道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你孝顺父母,就是道德;不孝顺父母,就是违背道德。现在很多人不相信道德,就是因为缺乏信仰,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迷惑茫然、浮躁不安。
我们平日经常说的“良心”,也是一种道德,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本性其实都是善的,所以我们做善事的时候,就会感觉很舒服,很喜悦,就是因为顺应了我们的自然本性:做恶事的时候,就会感到不安,做贼心虚,就是因为违背了我们的本性,这叫不道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6:06
1)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解释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2)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88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7:40
道德是一种人文领域的定义,没有科学的解释和本质,但是作为集体动物的人类,应该说从形成集体观念的那一刻起就具备了道德。道德就是帮助别人塑造整个集体好的风尚,从而使自己也能够从集体中获益的一种意识形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9:32
关于道德的本质和起源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
(1)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的意志,这是主观唯心主义。中国的代表性观点有孔 子、孟轲“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说”等。
(2)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神的启示”,这是客观唯心主义。中国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
(3)旧唯物主义者反对从神出发,而从人出发,反对神道主义,主张人道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人性 的自然表现,是人的真实的、健康的“本性”,而恶行、罪过只不过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从虚幻的天国拉 回到了世俗的人间,但他们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永恒的人性,因而最终与唯心主 义殊途同归。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解释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和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性 质决定了道德的历史类型和性质,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迟早会引起道德的相应变化与发展。
道德除了受经济基础决定外,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社会因素有科学技术的发展,* 、法律、教育、文化、艺术宗教等其他上层建筑,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心理和民族传统习惯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1:40
道德的本质
关于道德的本质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
(1)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的意志,这是主观唯心主义。中国的代表性观点有孔 子、孟轲“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说”等。
(2)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神的启示”,这是客观唯心主义。中国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
(3)旧唯物主义者反对从神出发,而从人出发,反对神道主义,主张人道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人性 的自然表现,是人的真实的、健康的“本性”,而恶行、罪过只不过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从虚幻的天国拉 回到了世俗的人间,但他们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永恒的人性,因而最终与唯心主 义殊途同归。
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和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性 质决定了道德的历史类型和性质,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迟早会引起道德的 相应变化与发展。
道德除了受经济基础决定外,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社会因素有科学技术的发展,* 、法律、教育、文化、艺术宗教等其他上层建筑,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心理和民族传统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