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4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23:03

科尔伯格是在皮亚杰基础道德发展阶段论之上的发展和完善。皮亚杰我们之前学过认识发展的四个阶段感 前 具 形,皮亚杰在认知基础上得出了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前 他 自 公。今天学的科尔伯格可以和之前皮亚杰做个比,皮亚杰采用的是对偶故事法,就是两个故事成对出现,通过儿童回答来判断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科尔伯格的要更为复杂一些,采用的是道德两难的故事方法。就是一个故事,出现两难的情景,使儿童道德认知上产生冲突,进而判断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那么最经典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欧洲的小镇上,海因茨的妻子得了重病,镇上唯一的一家药店出售这种药,而药店的老板把药的价格提高了10倍,既不肯便宜卖药也不同意之后补钱,万般无奈海因茨选择偷药。为什么说是两难呢,一个是因为偷不对,没有道德触犯法律,不偷呢,妻子可能失去生命。针对这个两难的行为让儿童进行判断,得出了三水平六阶段。

三水平是前习俗平水,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首先看看第一个水平,前习俗水平,那么什么是习俗,就是人和人最一般的关系,也是公序良俗。前就是在这个水平之前,还没有考虑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关注的都是自身。这个水平上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一个是相对功利阶段。

先看一下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服从权威和规则,避免惩罚。认为受到惩罚的行为是不好的,受到表扬的行为是好的。这个阶段没有形成真正道德的概念。问这个阶段的儿童应不应该偷药,有一部分认为应该偷药,不偷药妻子就死了,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应该受到惩罚。一部分认为不应该偷,偷药是不对的,会受到惩罚。他们判断都是围绕了是否受到了惩罚。

第二个阶段是相对功利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在认为规则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的,判断行为主要是看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和自身的利益。问这个阶段的儿童,一部分儿童说应该偷,如果不偷妻子死了,就没有人陪了,自己多孤单。一部分儿童认为不应该偷,偷了就犯法了,该进监狱了,进监狱还是自己没有人陪,还是一样孤独。这两个阶段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所以这个是前习俗的两个水平。

现在来看看习俗水平 。这个水平的儿童开始关注人和人最基本的关系。这个水平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一个是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先看寻求认可定向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注重人际关系,关注名誉,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赞赏。也称好孩子阶段。问这个阶段的儿童有的认为应该偷,不偷不是好丈夫。有的认为不应该偷,偷了不是好人。他们总是围绕着是否得到别人的赞赏。关注别人的评价。

下一个阶段是维护权威或者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权威和我们之前的权威不同,之前是家长,老师,*的要求,个权威指的是法律的权威。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这个阶段把法律和道德等同。认为符合法律要求的就是道德的,不符合法律的就是不道德的。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比较狭隘,我们知道法律是最基本的底线,而道德则是更高的要求。这个阶段大多儿童认为不应该偷药,偷药违反法律,是不对的。遵守法律权威。

下面就是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儿童判断力超过了人和人之间最一般的关系。这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和良心定向阶段

来看一下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这个阶段认为法律和法规不是不变的,是可以商定的,如果法律法规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可以修改的,这个阶段也是服从法律只是认为可以商量可以商榷的。问这个阶段的儿童,儿童认为虽然偷药不对,但是法律也是可以修改的,对海因茨可以减轻或者免于处罚。

最后一个阶段是普遍原则道德阶段,这个阶段是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能以公平,公正,平等、尊严等一些原则进行思考。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问这个阶段的人,一部分认为应该偷,人类的生命高于一切,一部分认为不应该偷,法不容情。应该采用别的手段。

以上就是科尔伯格三水平六个阶段。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