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5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1:06
儒林外史假作清高的人,个人认为还是赵雪斋了,他喜欢写诗而且诗名很大,喜欢文学,实质上他的内心还是想追求功名利禄的,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边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行遍天下,那个不晓得有个赵雪斋先生,但是由于他诗名大,所以很多现任的*,都来巴结他,所以说虽然赵雪斋在诗词方面有一定造诣,但是他本质还是摆脱不了功名利禄的,只是在外有意做出一副文人的清高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1:07
王冕。小说中的王冕,对做官始终是一种排斥和抗拒的姿态,根本从未想过要做官。而真实的王冕,是参加过元朝的科举考试,落榜后才彻底放弃功名的。“王冕学画”来自于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作者以整整一回的笔墨简要描写了王冕的一生经历和情怀追求。
王冕生活在元末明初时代,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之所以将他写入小说,正如作者在回目中所阐明的那样,是借王冕的故事来概括这本小说的主旨,表达自己心中的“大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1:07
原孝子匡超人避难到杭州后,就卷入一帮江湖假名士之中,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匡超人,开始受到这些人的同化,这些人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清高,内心希望借此侥幸获取名利。他为了赚钱开始和一个把持官府,包揽词讼,拐带人口的市井恶棍潘三混。匡超人和他一起伪造朱签、替人考试等,颇赚一些钱。潘三帮他买了房子,已有原配夫人的他,谎说没有娶过亲,结果又娶了一房妻子。他变得寡情薄义、虚伪、一副满嘴谎言丑恶嘴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1:08
一)文本分析
《儒林外史》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在名著导读定位上为讽刺作品的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所刻画的是不同于正史官书中的面相。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书中人物众多,着墨也不同,因此在人物赏析上,需要找到一个可以统领整部小说的线索,科举制度的*这一中心思想却将各个人物与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来,构成了一幅有内在关联的民间士林百态图。
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了,不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本节课基于学生导读课中读书方法指导阅读后,以人物故事会的形式,用对比的方式,分析周进、范进、马儿先生、匡超人、严监生等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分析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的洁身自爱、崇尚礼乐的真儒贤人。通过对比人物,理解小说主题,为第三课时的讽刺艺术的探究打下阅读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近一个月的小说阅读,对小说的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导读课中按照典型人物梳理小说内容,完成读书笔记活动。本节课的主要人物就是通过典型人物的读书品读,对小说人物的有一定的认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1:08
(一)文本分析
《儒林外史》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在名著导读定位上为讽刺作品的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所刻画的是不同于正史官书中的面相。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书中人物众多,着墨也不同,因此在人物赏析上,需要找到一个可以统领整部小说的线索,科举制度的*这一中心思想却将各个人物与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来,构成了一幅有内在关联的民间士林百态图。
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了,不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本节课基于学生导读课中读书方法指导阅读后,以人物故事会的形式,用对比的方式,分析周进、范进、马儿先生、匡超人、严监生等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分析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的洁身自爱、崇尚礼乐的真儒贤人。通过对比人物,理解小说主题,为第三课时的讽刺艺术的探究打下阅读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近一个月的小说阅读,对小说的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导读课中按照典型人物梳理小说内容,完成读书笔记活动。本节课的主要人物就是通过典型人物的读书品读,对小说人物的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典型人物描写、情节梳理,完成士林百态图
2. 通过不同人物对比分析,体会作者寄寓情感,理解小说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