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1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0:45
一.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1. 首先要有冲突――*越大,故事性越强
先给那个角色一些“*”――即他想要的东西。他的*或者说编剧的*越大,他的故事性就越强。
很多时候,*徒写故事时,太保守了,你们要勇敢地放开想像力。
2. 其次要创造一些WALL――“墙”
这个“墙”是你的角色需要攀爬,去实现他的*的必经之路。
所以墙越高越大,故事性越强。
这个“墙”可能是:
1) 你的主人公需要去对抗的人:如电影《泰坦尼克》中的男主人公杰克一开始需要在赌桌上战胜的对手,《狮子王》里辛巴的叔叔
2) 你的主人公需要去对抗的自然环境:如《少年派的奇幻飘流》中的大海,《唐山大地震中》的地震,再比如龙卷风、大白鲨等等
3) 战胜自己:这是*徒编剧可以好好挖掘的地方,因为这里可以让灵魂深处透进光:如哈姆雷特,奥斯卡获奖影片《凡夫俗子》中的男主人公
电影《星球大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了这三重“墙”,这也是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地方。
很遗憾,现在很多电影的桥段比较随便。
二.故事结构
西方的写作源于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写作。
《作家之旅》这本书展示了一些写作原则,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
不过这本书,改变了好莱坞讲故事的方式。作者从亚里士多德的讲故事方式得到灵感,入手分析,好莱坞很多人靠着这本书的技巧赚了很多钱。
亚里士多德的剧作理论把故事分为三幕:开始、中间、结尾。西方的故事结构就是这样发展来的。
莎士比亚用了五幕,他创造了新的开始,新的结局。他在开始前加了前序,他在结局后又加了后续。但是基本上结构还是一样的。
你如果留心,会发现现在很多好莱坞电影雷同,因为他们基本遵从这三幕结构来创作。
我早期创作时,取得成功,是因为我对这种创作规则不了解,打破了规则。
然后,制作人就说“你真是天才”,认为我很棒,但*是我不懂规则。所以记住,传统的三幕结构只是一类规则而已,并不是神圣不可打破的金科玉律。
以一部120分钟的电影为例,通常前5-10分钟,好像是在孵化一个鸡蛋,告诉观众这是哪种类型的电影,是喜剧片,是家庭*还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是在这部分告诉观众故事发生地,告诉观众风格,然后开始在这里埋线索,关于主人公的*的线索,并设立一些“墙”。
在30分钟的地方,通常是转折点,通常这个转折点是人物内心变化的关键点,他要决定到底要不要去实现自己的*。这会推进故事的发展。
第二幕通常是在40-60分钟处。这通常是编剧最头疼的地方,因为不知道怎么写,容易写得无味。
但是如果你之前已经埋好线索,之前安排的人物里,也有一些有*的人,在这里就能放进去。这个部分就会成为最精彩的部分。
一部电影其实是好几个故事组成,除了主角的故事A,还会有配角的故事B,故事C,一部电影就好像是好几部小电影组成的。这也是爱情故事经常用的手法。
第二幕的转折点通常是,你的主人公真得非常想翻越你设计的“墙”,但反复尝试后,觉得这几乎不可能,此时叫做“黑暗时刻dark moment”,直到他战胜这个黑暗时刻,故事就进入了*和尾声。
如果你去模仿莎士比亚,就会发现他的结尾之后总有一些后续。
三.线索的编织
一个初级编剧,开始写时,只会有两三条线索,编织的情节很容易被观众一眼看穿,看出你想要干什么。
但是你持续练习,你编织情节的能力就会越来越高深,你就不会仅仅用一两条线来讲人物的故事,会用越来越多的线索来讲,观众到最后才会发现你要说的*。
一些*徒作品,常常在第一幕时就把所有要说的内容都呈现无遗了,引不起观众的兴趣。
如果你能在作品里,呈现一些与你的信仰相悖的东西,进行对比,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这也是我非常喜欢圣经的原因之一,里面的故事主人公,特别是那些英雄,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毛病,会做一些愚蠢的事,因为这很真实。
如果你的故事能真实地生长,让真理随着故事的推进慢慢浮现,就会有一个好故事,就会让人很难忘,然后有圣灵的帮助,你的故事就会改变人。
四.你的观众就是你要服侍的人
付钱买票来看你的作品的观众,就是你要服侍的人。
你的作品可能会成为他们教导别人的工具,所以你要清楚你的作品要表达什么,优先考虑的是什么。
我很明白,制作一个有*教价值观的电影有多难。不论你们选择做抗日题材还是*题材的电影,都没有太多问题,关键是你工作的心。
我在我的工作中,我不纠缠于问题,我看机会。我遇到问题,我很少问为什么会这样。反之,我只是问,我怎么做。
我学习到每一个难处都是机会,即看到神能够比我做更大的事。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有快乐的结局,就好像耶稣在世界上,被钉了十字架,不是快乐的结局。但是耶稣被钉十字架不是最后的结局,其实有更大的图画在后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0:45
什么书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