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0:17
白蛋白的作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其作用为 1.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运输及解毒: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3.营养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主要用于 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 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 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4.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6.用于心肺分流术、血液透析等的辅助治疗等。 球蛋白的种类 球蛋白有两种: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又称抗体,是健康人在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 胎盘球蛋白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中提取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丙种球蛋白。球蛋白可以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属于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球蛋白不能代替预防接种 有些家长迷信球蛋白,把它看成是万能预防针,常常要求医生给孩子打球蛋白针。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球蛋白虽然有一定的抗病能力,但绝不是万能药。通常人体在注射球蛋白后3-4周,体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抗体,可以预防有关的疾病,以后抗体含量逐渐减少以致消失,就没有防病作用了。而且它只能对麻疹、脊髓灰质炎、肝炎等有一定效果。由此可见,球蛋白的抗病时间是比较短的,适用的疾病范围也是有限的,它不能长时间对各种传染病都有效,不能代替预防接种。为了预防传染病还是应该按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 使用球蛋白的时间要恰当 使用球蛋白制剂,应选择恰当的时间,过早过晚都不起作用。如孩子接触了麻疹病人,应在一周内注射球蛋白制剂才有保护作用,注射晚了仍然可能发病;如在接触病人前2个月注射的球蛋白,因为抗体已经消失,则不可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专家提醒家长: 1、由于生病过程实际上也是身体主动免疫的过程,因此,对一般的早期病毒*染,最好尽量不用素药物。如果需要使用的话,也应在医生指导下。 2、丙种球蛋白只是作用有限的辅助药物,而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要滥用,更不能代替预防针。 3、各种预防针各有其相应的预防效果,但不通用。 http://yahoojining.vutoo.com/html/youer/20060114094308390.htm 角蛋白 介绍: 角蛋白的分布 角蛋白是外胚层细胞的结构蛋白, 包括毛发、指甲、羽毛等。 角蛋白的分类: α-角蛋白:乳哺动物的角蛋白,如毛发 β-角蛋白:鸟类及爬虫类的角蛋白, 如丝心蛋白 功能 角蛋白具有很强的抗牵张性能,在动物体内 起保护作用。 α-角蛋白 氨基酸组成特点 含有大量的半胱氨酸残基,在二级结构(α-螺旋) 之间形成大量的二硫键。 α-角蛋白的二级结构---几乎都呈α-螺旋结构 α-角蛋白是纵向的α-螺旋并列成的,它的 伸缩性能很好,在以湿热破坏氢键后,毛发可被 拉伸到原有长度的2倍,此时肽链变成了伸展的 β-折叠构象。 毛发的形成: 原纤维(protofibril) 两条α-螺旋绞合成原纤维。 微纤维(microfibril) 两条原纤维在中心,九条原纤维围在外面, 形成直径约8nm的微纤维。 巨纤维(macrofibril) 微纤维再横向粘合成200nm的巨纤维。 毛发:巨纤维再粘合则成毛发 与α-角蛋白有关的生活常识 毛料衣服被虫蛀的原因 一类蛾的幼中的消化液中有含有大量的巯基化合物, 使毛料中α-角蛋白的二硫键还原成-SH,肽链之间的聚 合被解除,肽链被消化。 化学烫发的原理 烫为剂有两种,一类是含有巯基还原剂,一类是 氧化剂。先用还原剂使毛发卷曲,再用氧化剂恢复二 硫键,使卷曲固定。 β-角蛋白 氨基酸组成特点 富含小侧链的甘氨酸、丝氨酸和丙氨酸残基。 β-角蛋白的二级结构 ---几乎都呈β-片层结构 蚕丝和蜘蛛的蚕心蛋白(fibroin) 柔软性大 丝心蛋白分子是由全β-折叠片以平行 方式堆积成的多层结构。 抗张性能高 在丝心蛋白的多层结构中,片层间的 Gly-Gly和Ser-Ser之间就像拉链的齿一样 锁联起来形成锁联结构,后者与共价键共同 承担张力,使丝心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张性能。 延伸性小 β-折叠接近完全伸展状态,故其延伸性小 http://jpkc.gdmc.e.cn/biochemistry/htm/141dot5.htm 细胞角蛋白 在皮肤中CK的分子量为40Kd~68Kd,可进一步分成A(acidic)和B(basic)二大亚族或称为I型或II型。前者等电点偏酸、分子量低,后者等电点偏碱、分子量高。一种A亚族的CK和一种B亚族的CK成对地表达于某种上皮细胞。一定种类的上皮细胞及其起源的肿瘤细胞的CK按一定规则构成中间丝的组合方式叫该种上皮的CK组型。按CK组型的不同可把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和其他上皮(包括移行上皮、间皮和某些腺上皮)三大类,不同种类的上皮表达不同的CK。CK在表皮内的表达随不同疾病及肿瘤而发生变化,但特异性的CK组型仍保持不变,由于上皮细胞的CK组型在其起源的肿瘤中基本上得到保持,因而,应用合适的CK抗体不仅能帮助鉴别是否是癌肿,而且还能进行CK亚型分析,帮助确定癌肿的组织起源。 一般来讲,分子量50Kd和58Kd的角蛋白位于基底层,高分子量角蛋白位于表皮上层。侵袭性鳞癌中包含45Kd、46Kd、55Kd和63Kd角蛋白,而基底细胞癌仅显示低分子量角蛋白(45Kd和46Kd)。 有报道用65Kd~67Kd CK抗体能将皮肤鳞癌和基底细胞癌区分开。正常附属器结构中,包括大小汗腺和毛囊外根鞘也表达特异性角蛋白亚型。 在皮肤组织病理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测CK表达标志单抗包括AE-1和CAM5.2。AE-1是从人胼胝角蛋白中制备的单抗。CAM5.2是用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做为免疫原制备而成,主要用于鉴别分子量39Kd、43Kd和50Kd角蛋白。在正常表皮,AE-1染色基底层细胞和汗腺导管,而CAM5.2仅染色汗腺导管而不染色正常表皮层,在大汗腺和皮脂腺AE-1 CAM5.2染色与否不定。这两种单抗目前主要用于区别是否来源于上皮的肿瘤,很少用于鉴别各种上皮之间的皮损,因为各种上皮肿瘤与这些抗体的染色模式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