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自称爸爸是什么心态?如果从心理学来说的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2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0:25

从心理学来说,体现一种满足和伟大感吧,一般来说关系不错的朋友之间会有这种心态。

对方自尊心很重,同样需要认可被重视,喜欢对抗,与抚顺,需要你尊重对方,很轻松的接触。

当过男生的人都知道,朋友之间流传着一种不成体统的传统——自称爸爸。他们每天把兄弟当儿子看,帮舍友带饭必须说“叫声爸爸来听听”,进宿舍门一定会说“爸爸回来了”,就差带着室友去参加《爸爸去哪儿》了。

每年赶在父亲节这种节骨眼儿上,更有很多“爸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带着父爱的微信红包到处游走……这时候,同学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度就显现出来了。

不过,大家却可以轻易地为取快递、带饭折腰,凡是涉及这种事情,一个个爸爸叫得简直不要太积极。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男生群体中,在广告界,甲方爸爸、金主爸爸等各路爸爸也很常见。早在2017年,网友们动不动就要给人买橘子(这个梗来自朱自清的《背影》),由此可见爸爸这个称呼的确是遍地开花。

爸爸,是一种表示尊敬的称谓,常见于大学男生宿舍和互联网公司社交场景中。与传统意义上的生理爸爸与伦理爸爸不同,此处的“爸爸”更强调其在精神上、口头上的作用。

“叫爸爸”具有几个主要性质:

1. 普遍性

叫爸爸的习俗有多普遍呢?这么说吧,走在当代大学校园里,随便抓一个男生,看他的聊天记录搜索,都能弹出上千条记录来。

据我考证,从古至今,爸爸现象就一直有强大的理论支撑。

《论语·述而》1中曾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时,《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2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三个人中一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而当一天的老师就是一辈子的爸爸。这意味着随便三个人走在一起,都得叫爸爸。放眼全国,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是爸爸。

所以大学男寝中“叫爸爸”现象屡禁不止,毕竟大多数都是四人寝八人寝,这个排列组合就非常复杂。

我想,正是基于对这种现象的考虑,所以很多硕博生的宿舍都改成了二人间,避免大家互喊爸爸。

2. 传递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爸爸具有传递性,当第一个爸爸出现的时候,一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爸爸源源不断地诞生。这一点,从群名称备注就可以看出来。

往往一个宿舍,就能实现四世同堂。一般一轮下来,只有起话头的人会黯然神伤,这也佐证了爸爸的传递性原理。但如果我接话接得巧,又可以成为毕导爸爸的爷爷的爸爸。

那么整个宿舍就会成为一个爸爸闭环,大家全是互相的爸爸,无法分辨出彼此的辈分大小,最后形成了莫比乌斯爸的结构。

3. 可逆性

爸爸和可逆化学反应一样,会正向进行也会反向进行。在寝室长期发展过程中,室友关系瞬息万变,今天我是你的爸爸,明天你就可能变成我的爸爸。

今天你给全寝人带饭,你就会成为大家的爸爸;明天你抄了大家的作业,你又会成为众人的儿子。生活中两个人往往是互为共轭爸爸。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爸爸就是这样在不断的交替、传承中发展下去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