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1:10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0 12:53
白起,也叫公孙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死因:
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
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
懂视网 时间:2022-10-12 06:37
1、白起是自刎而死。是战国时期秦国秦昭王手下的大将,曾经为秦昭王征战四方,威名远播,他最后被秦昭王下令自刎而死。
2、白起,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秦国的大将军,出生于楚国,但是生活在秦国。秦昭王在继位后,决定向统一天下的方向努力,制定了陆续攻占各国的战略,秦国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武器,急需有才能的将才,秦昭王继续推行商鞅变法的国策,提拔平民为官,白起就在这个机会下进入军队。
3、白起在上任后的第二年就采取了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取得了伊阙之战的胜利,斩杀了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使韩魏两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这位将领一鼓作气,在次年又为秦国拿下了魏国六十一座城,秦昭王对白起视若珍宝,将其封为大良造。
4、秦国意在消灭各国自己称霸,在打击了韩魏两国之后,楚国主动示好,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的命运。在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秦王派白起领兵夺去了楚国大部分的领地,将楚国的国都变成了自己的一个郡。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被进封为武安君。
5、后来白起率军攻打韩国,一路攻到了韩国上党地区,这时候白起已经斩杀了韩国士卒二十余万。韩国为了祸水东引,将韩国国土送给了赵国。赵国收下了土地并派大将廉颇驻守长平,抵御秦军。
6、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国力不支,派出了急功近利的赵括代替了廉颇,想要快点结束战争,但是赵括兵败,赵国四十余万士兵成了俘虏。白起为了避免日后这些赵军形成隐患,就趁夜坑杀了这四十余万人。
7、赵国这么多人命葬送在白起手中,赵国人对其恨之入骨,所以后来秦王命令白起攻打赵国邯郸的时候白起称病不起,邯郸的战事不顺,秦王迁怒,命令白起带病上路。白起走到杜邮的时候秦王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5 08:32
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一代战神白起被秦昭襄王下诏令其自尽后,于公元前257年在杜邮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自刎而死,很多人认为白起之死实在是兔死狗烹的典型,因为白起征战沙场三十多年,先后大破韩,魏,楚,赵四国,坑杀四国兵卒一百多万,虽然使得这四国一蹶不振,从此不敢再与秦国争霸天下,但也引来了天下人的指责,所以在白起失去利用价值后,秦昭襄王便将其杀掉以平息天下人的怒火,以免秦国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长平之战后,白起残忍的坑杀40万赵国降卒确实给他自己乃至整个秦国都带来了很深的负面影响,从此东方六国更加仇视秦国,而秦国东出的道路也将更加艰难,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因为各*民都知道既然投降秦国的下场也是死,倒不如舍命抵抗也许尚能苟且!所以杀掉白起刻不容缓。
但是持这种想法的人都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从长平之战到秦灭六国,这中间又过去了40年,如果长平之战后真的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挡秦国统一步伐的话,那为何秦国这一走又是四十年?所以长平之战后秦国虽然实力确实已经傲视群雄,但还是不具备统一六国的实力!
事实上在长平之战中,秦军虽然坑杀了40万赵国降卒,但自身也损失了20万兵马,而之后的邯郸之战中,面对赵,魏,楚三国联军,秦军久攻邯郸不下,最终以折损近30万兵马的代价惨败而回!所以不到五年的时间折损如此多的兵马,即便是秦国也承受不住,根本无力东出,事实上,邯郸之战十年后,秦国自以为恢复了实力,再次进攻魏国,却被信陵君率领的五国联军打的不敢再出函谷关!由此可见,秦国虽然强,但还没强到能以一国之力尽灭六国的地步,所以秦国在战略上还是很需要白起这种名将来继续削弱其余六国实力的。
既然秦国依然需要白起,那秦昭襄王又为何执意要赐死他?在我看来原因可以归结为“君臣猜忌,将相失和”,秦昭襄王和白起之间的这种猜忌并不复杂,起因是将相不和,将是白起,相是范睢,成语“睚眦必报”说的就是这个范睢,范睢确实有才,他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得到了秦昭襄王的赏识。
但也因为远交近攻的思想与最初的秦国权臣,昭襄王的舅舅穰侯魏冉进攻齐国的思想相违背,所以范睢受到了魏冉的打压,但秦昭襄王一心想要除掉把持朝政的魏冉,于是重用范睢,最终将魏冉逐出朝堂,从此范睢得势,最终被拜为相国。
魏冉虽然走了,但与魏冉交好,深受魏冉提拔的白起还在,因为战事秦国不得不继续依靠白起,但睚眦必报的范睢已经将白起视为政敌,而白起也很不买范睢的帐,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很大的隔阂,长平之战后,白起向秦昭襄王提出趁机进攻邯郸,灭赵国的策略受到范睢的阻挠因而没能实现。
在停滞了一年后,秦国围攻邯郸,但此时赵国得到了喘息时间再加上魏,楚等国的援军,使得秦军损兵折将,久攻不下,于是秦昭襄王令白起重新挂帅出征,但白起认为战机已过,此时攻赵定会无功而返,因此拒不出征,后秦王派范睢亲自登门,白起依旧不从,还放言“当初秦王不听我言,结果如何?”
讽刺意味不言而喻,后秦昭襄王大怒,再加上前方邯郸战事连连失败,秦王更加不想让白起留在咸阳看自己的笑话,于是便驱逐了白起,此时范睢趁机向秦王进言:“白起虽被驱逐了,却是怏怏不乐,很不服气,这对秦国很是不利。”这些话也刺激了秦昭襄王最脆弱的那根弦,于是秦昭襄王派人送了一柄长剑给白起,令其自裁,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其实不难看出,白起之死是秦昭襄王,范睢和白起自身共同引发的,范睢当年怕白起趁机灭了赵国,独吞天大的功劳,因而不遗余力的阻止长平之战后战事的扩大,导致赵国有了喘息时间,赢得了后来邯郸保卫战的胜利。而秦昭襄王虽然很需要名将为他打天下,但他更需要的是完全听命于他的将领,如果名将总是违背自己的诏令,这是对君王最大的威胁,那宁可错杀一百也不能放过一个,以免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而白起自己也有很大问题,将领领兵外出作战,还与守在君主身边的文臣之首有矛盾,不仅与文臣有矛盾,还总是很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惜顶撞君王,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导致白起这种结局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5 08:32
白起最终是被秦昭王赐死。而秦昭王之所以要赐死战功赫赫的白起,一是因为白起功高盖主,二是因为白起在邯郸之战中抗旨了,让秦昭王在众臣面前失去了颜面。
白起其实对秦昭王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将军,如果没有他,秦昭王最终是很难独揽大权的,但君主眼中只有利用,哪里有尊重和宽容呢,在白起为他打下半壁江山,把魏冉也给消灭了之后,秦昭王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再加上邯郸一战,白起抗旨不从,让秦昭王失掉了面子,范雎在旁边一挑拨,秦昭王才把白起给杀了。
白起这个人物还是非常厉害的,他善于功马,原本就是将门后羿,他为秦国攻打了韩国、魏国、楚国、赵国等,杀的人足有二十多万,为秦昭王拿下了五座城池,秦昭王起初对他并不吝啬,一再给他功名,但没想到最终白起还是被赐死,在长平之战等战役中,白起都是领军人物,颇有大将风范,但没想到最终还是不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