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1: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8:25
随着新版征信的上线,大部分的贷款软件对于逾期用户都没有了“宽限期”。
根据规定,接入了征信系统的贷款软件,都需要在T+1的时间内,将用户的贷款记录、还款记录和逾期记录送往央行征信系统记录下来。
如果遇上节假日、非工作日的话,可以适当延后。
而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贷款机构最多只能承诺给用户三天的宽限期。
也就是说,如果贷款机构那边有说明宽限期的话,最多可以逾期三天,否则贷款人的逾期记录就会被送往征信系统。
如果贷款人的逾期记录一旦被记录在征信系统中,那就会影响到贷款人未来的经济活动。
贷款人如果还想要继续在软件上申请贷款,有可能变成综合评分不足,无法申请。
如果想要在银行申请贷款,也有可能变成高风险客户,贷款额度减少、贷款利率增加等。
扩展资料:
“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1、贷款安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2、流动性是指能够按预定期限回收贷款,或在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满足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
3、效益性则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础。
例如发放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效益性就好,但贷款期限长了就会风险加大,安全性降低,流动性也变弱。
因此,“三性”之间要和谐,贷款才能不出问题。
贷款风险的产生,往往在贷款审查阶段就开始了,综合司法实践中发生的纠纷,可以看出,在贷款审查阶段出现的风险主要出现在以下环节。
(一)审查内容遗漏银行审贷人员挂一漏万,造成信贷风险。
贷款审查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要求调查人员就贷款主体的资格、资质、信用、财产状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调查。
(二)在实践中,有些商业银行没有尽职调查,而有关审贷人员,往往只重视文件的识别,而缺乏尽职的调查,这样,很难识别贷款中的欺诈,很容易造成信贷风险。
(三)许多错误的判断是因为银行没有对有关内容听取专家意见,或由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判断而导致的。
审贷过程中,不仅仅要查明事实,更应当就有关事实进行法律、财务等方面进行专业的判断。而在实践中,大多数的审贷过程并非十分严谨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