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项羽放在三国,他还会输得那么悲壮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0:0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1:29

中国历代“争天下失败者”里,西楚霸王项羽,是个常叫历史票友感叹“输得很可惜”的人物。

这位“力能举鼎”的武力强人,秦末起纵横沙场八年,大小七十多战“未尝败北”,几乎打赢了一切面对面硬杠。却在“老大哥”刘邦的软硬兼施下“越赢越悲催”,最后终于在垓下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地。临终那一声“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更叫多少后世“粉丝”虐心之余,也生出“幸福猜想”:假如给项羽“换个环境”,放在其他乱世重头再来,他还会输得这么悲壮吗?比如放在“三国时代”?

不吹不黑的说,如果项羽及其“团队”,真的“奋斗在汉末三国时代”,他会是什么水平?甚至能书写什么样的传奇?首先一个事实是,项羽的一项“必杀绝技”,也必然会在三国年间继续“升级开挂”——骑兵快速奔袭。

说起项羽的强大,后人常津津乐道他“举鼎”的武力,但比这更可怕的,却是他“骑兵快速奔袭”的打法。他战争生涯里的几场经典杰作,全是靠这“杀招”打出来的:巨鹿之战里以骑兵切断秦军粮道,一口气团灭四十万秦军主力。彭城之战里,在老窝彭城沦陷的危局下,项羽以三万骑兵长途奔袭,只一个上午,就把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杀得全线崩溃,打得这位未来的“汉高祖”狼狈逃窜,老爹老婆都做了阶下囚。

甚至就是在垓下之战的绝境里,战力爆发的项羽,依然以仅剩的上百骑兵“大呼驰下”,在汉军的“十面埋伏”里掀起快打旋风,以仅阵亡两名骑兵的代价击杀汉军“数十百人”。临败亡前,还给刘邦狠狠扎了几刀。这逆天场面,足见项羽登峰造极的骑兵战能力。

而且必须说的是,项羽所处的“楚汉战争”年代,还是骑兵的“雏形”时代,就连战场上的武器装备,也以青铜器为主,铁甲铁兵器都罕见,骑兵的价值也就十分边缘化。却唯独项羽大胆尝试,在装备有限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把骑兵打造成锋锐尖刀。这一作战理念,已远远甩开他所身处的时代。而放在四百多年后的三国时期,却更可拥有广阔舞台。


因为,也正是从汉朝开始,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和军工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军队的装备开始全面“铁器化”,外加畜牧业的火热和养马技术的提升。骑兵的比例不但大大提高,装备更一茬茬升级。一米多长的铁制环首刀,取代了楚汉战争时代的铜剑,铁甲更不再是贵族将军们的专享,“当胸”“马铠”等防护装备大量普及。骑兵,已是钢铁包裹的冲击力量。

所以,在三国的战场上,装备精良的铁骑,常是大规模野战的胜负手。“奔袭”“夜袭”等战术层出不穷。比如曹操夜袭袁绍乌巢粮库,侧翼突袭马超,长途奔袭乌桓,都是三国“骑兵战”的经典杰作。但相比之下,作为“骑兵奔袭战”的鼻祖人物,项羽倘若掌握了这类精良骑兵,那必将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三国群雄逐鹿的战场上,他那极其成熟的“骑兵冲击”打法,很可能会继续缔造一次次歼灭战神话。

甚至,比起四百多年前来,三国时代公认古代中国“军工科技大爆炸”的时代,比起楚汉甚至两汉来,三国时期冶铁技术更强,“多层积叠锻合法”的推广,也令钢铁武器盔甲装备,都可大量生产。就连作战用的箭,也是清一色的钢簇。另外“发石车”“连弩”等新装备也应用于战场上。对于项羽这样一个战术天才来说,这些“新装备”,也将激发其“战场灵感”,催动出一场场战术*。三国时代的几位“枭雄”,谁碰上都要吃亏。

以这个意义说,天生为战争而生的项羽,真要“降临”三国时代,也确是赶上好年头,开启又一场大杀四方的传奇。那是不是可以说,项羽能够改写三国历史,甚至一统天下呢?当然不是,因为项羽的毛病,“换”到三国时代,照样各个都是坑。

比如项羽那众所周知的“人才大派送”问题。项羽用人,其个人人格魅力极强,对他死心塌地的部下,那也是真死心塌地。可毛病也极大:首先是任人唯亲,对给刘邦通风报信的项伯这类“实在亲戚”,那是从头到尾信到底。可对“亚父”范增和爱将钟离眜等人,却是各种提防,以至于汉军一个“反间计”,就是齐齐中招。

这样的用人风格,再好的人才也得寒心,人才流失也是常事儿。楚汉战争时,韩信陈平英布等“刘邦开国功臣”,早先都是“项羽团队”的,都是被项羽“反智式”的用人,先后“白送”给了刘邦,换到三国时代,同时代的孙权曹操刘备,也都是擅长“礼贤下士”的主儿。项羽如果不改改他这老脾气,不知还要给这几位“白送多少嫁衣裳”。

与这同样要命的,还有项羽另一毛病:只管打仗不管建设。楚汉战争时代,打仗花样百出的项羽,“搞建设”却是满头蒙圈。早年刚起兵时,项羽的“画风”就是“城下而屠之”。后来西进灭秦,也是走一路屠一路。反而是他的“老大哥”刘邦,却最擅长安定地方发展生产。强大的后勤保障,也成了刘邦“反杀”项羽的重要原因。

换到三国时代,后勤建设的意义,那是更加重量级。三国时代军工科技突飞猛进,战争成本大大上升。列强间的争锋,表面打的是战略战术,根子上打的是钱粮。就以最基本的粮食保障来说,曹魏从建安元年起,就进行大规模的民屯,十八年后又把“军屯”推广各地。这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东吴与蜀汉也在各地的领地上,推广了大规模的屯田,另外还大规模兴修水利,改善交通线路。这些“功课”对于项羽来说,基本“高难度”。

所以,如果项羽真的在三国时代“争天下”,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粮草不济”。三国时代不同于“楚汉战争”,不是几仗就能决定胜败的,相反打的是长期的相持。就算战场上占尽优势,物资补给严重吃亏的项羽,也很难走太远。

最为严重的,却是项羽又一个公认短板:战略眼光问题。当年项羽输刘邦,槽点最满满的,就是他从头到尾“跑偏”的战略判断力:打下咸阳后,偏偏要迁回彭城,白白放弃关中平原要地。刘邦席卷关中时,他无视这威胁,反而先去“北击田齐”,这才被刘邦钻了空子。白热化的荥阳争夺战,项羽在付出惨重代价拿下成皋后,却被刘邦的偏师牵着鼻子走,导致成皋得而复失,韩信彭越等人形成反包围,战略态势陷入被动,埋下垓下惨败伏笔……

可以说,项羽在楚汉战争的每一步,都是“赢了战术,输了战略”。路子走歪,赢再多也是死胡同。放在局势更复杂,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里,项羽又能对战局,有多少精确的判断力?这答案,依然不乐观。

不过相比之下,三国时代的这几位英雄,特别是曹操、孙权、刘备这几位,以战略能力来说,都有不少缺点。比如曹操,就在刘备初取益州时犹豫不决,错过了南下取益州的良机。孙权在与公孙渊的“合作”里,也是昏招连连。刘备的“夷陵之战”抉择,更是亲手改变了“隆中对”战略。如果与项羽做对手,他们的战略布局能力,比起项羽的“老对手”刘邦来,也是差距明显。

于是综合来说,如果“换环境”到三国时代,倘若项羽只是为将,无论他在曹孙刘三方的哪一方,都必然会建立功业,开创沙场神话。但如果去“争天下”?项羽可以打出很多漂亮仗,也有机会割据一方,甚至一度与曹孙刘“并立”,但一统天下的,也绝不会是他——缺少用人的襟怀气度,缺少正确的大局观判断力,就算再能打,也很难笑到最后。

这个道理,无论楚汉还是三国,无论古今,都是硬道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