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古代人打仗都喜欢吹牛,哪怕是十几万人都能够吹牛号称是百万大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18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2:08

古人夸大(先不说是否故意)作用个人认为还是很明显的。
其一,尽量避免战争,试图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因为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所以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是决定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多力量大一言诠释得淋漓尽致。
其二,提振本国大军的士气。同样由于生产水平有限,同样条件下士气高则赢面广。试想一下,如果我说我们一百万打二十万,也就是五打一,那么己方肯定有胜利的信心,破釜沉舟的决绝并不适合绝大多数人。
其三,非准确计算且参考二手史料,因为编写史书的并不一定真的算过,所以可能有夸张。
其四,有很大一部分后勤人员,有数据证明,由于条件有限,古代军队中有超过一半的后勤部队,基本是多对一(实际作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2:09

三国演义完全就是博人眼球的小说,完全不可作为史实数据参照

真实史实记载的数据确实也可能掺水:

部分后勤性质的兵种,甚至民夫,也会强行计入行军数量。这种情况下实际兵力大概是真实兵力1/2

如果是警告,檄文之类,为了壮己方声势,所以稍微夸大数量情有可原。

战前动员和实际发兵也可能会产生差距(动员军队数目可以理想化,真出发了按古代那效率我不信你一个人头一个人头点过去。)

世界上部分缺乏历史沉淀的国家(你懂是谁)是真会吹牛,而且吹上亿的都有。这种绝对脱离现实的情况在我国不存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2:09

首先从军事上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出兵多少,这个出兵数量中,除了一线战斗部队之外,还有辎重部队负责运输粮草军需
在古代,辎重运输主要还是靠人力运输的时候,辎重部队的人数必须是战斗部队的好几倍

70万大军都在打仗,那这70万人吃什么呀?不吃不喝能打几天?

一个人的粮食7个人运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运粮食的兵也要吃饭啊
所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主动放弃白马退守延津,就是为了缩短自己的补给线,拉长敌方的补给线
———————————————————————————————
其次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机械化代替了人力,那么辎重部队的比例越来越降低了
20个人运送的马车(50人保护),可能1个人开个卡车就运了(车上再坐几个人押运),5000个人运送一个月的物资可能两架运输机几个小时就飞到了,还能有战斗机护航;运输快了,路上损耗(运输的人吃掉的)就少了
我们不能以现代科技,当代物流来看待古代战争
———————————————————————————————
最后《三国演义》只是文学艺术,不能把文学艺术当做历史来看
以前我在百度知道举过的例子:
朝廷想要诏安太行山的36个反贼,希望用他们去讨伐方腊;但是没成功,朝廷就自己出兵去征讨方腊了——这是历史
太行山的36个人被写到了梁山上(36个人的名字都一模一样),有增加了72个人,一共凑了108个,还诏安成功了——这是小说
一个和尚,*出国,带了很多经书回来翻译;没翻译完就死了,他的徒弟悟空(释悟空)继续他带回来的翻译经书(悟空是他回国后,翻译经书时才跟着他的;最后接替了翻译工作,所以可以算作他的大徒弟)——这是历史
一个和尚,带着一个猴子,一个猪——这是小说
全真教第五代掌教丘处机,接受了元朝的册封,全真成为国教——这是历史
全真教不愿意接受朝廷册封,第六代掌教尹志平还没有接任就先挂了——这是《神雕侠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2:10

古代打仗的时候虚报军队人数,主要是为了吓唬敌军,扰乱敌军军心,让敌人害怕,增加打战的胜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2:10

激励自己更有胆量,让对方胆怯,当然也有少报的,让对方误判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