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1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1:11
明代文化复古运动兴起的原因,表面上看只是士大夫中流行的一种风气,而实则这背后深深地蕴藏着一代士子对现实不满并力图“光复旧物”的意识,体现着对周秦汉唐盛世的追慕以及以古为美的审美心理趋向。而这种意识的形成,与明代特殊的时代风气是分不开的。
明代是一个极注重传统的时代,情形与汉代颇为相似。汉代人注重传统,大力整理经典,是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所造成的文化传统断裂。明代人的复古,则是因为元朝统治所形成的传统中断。习惯上人们认为“诗文复古”兴起于明代中叶,故其原因只能从明代中叶的历史中去寻找。其实复古意识可说是与有明一代相始终的。元朝的统治在历史上虽只有百年的时光,但对个体生命来说,它却是漫长的,有三、四代人的生命消失在了这段历史中。对汉族传统士大夫阶级来说,一个政权的灭亡,那怕这个政权亡于胡人之手而由胡人政权所代替,他们似乎都是可以接受的,他们完全可以向新的胡人政权俯首称臣。但作为自己赖以存身的儒家传统文化的断裂,他们却是难以容忍的。元初名儒郝经有句名言:“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元朝统治者虽在文化思想上“行中国之道”,将程朱理学官学化,使汉族士大夫部分地接受了这个政权。然而这个政权毕竟胡气太浓,在习俗的层面上过多的保留了胡人之风,即所谓“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者。象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之类,这是汉人绝对难以接受的观念。文化上“以夷变夏”的羞辱感,以及*上民族歧视的屈辱感,造成了汉族士大夫沉重的精神压抑。故朱元璋一旦推翻元朝统治,马上下令,“悉命复衣冠如唐制”,禁止胡语、胡服、胡姓。汪广洋有《诏下谕平幽蓟兼喜复唐时衣冠》诗曰:“日射卿云拥建章,内官催谒簉鹓行。已闻河朔平全蓟,更喜衣冠遇盛唐。”可见当日士大夫重见汉家衣冠的喜悦之情。但当时汉族士大夫虽有“光复旧物”的意识,却因“邑里潇然,生计鲜薄”,力不从心。直到成化时,经过百余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开始繁荣,才使“胡俗悉复中国之旧”。可以说,终明之世,士大夫阶级都有一种汉唐情结。尽管他们更多的谈论汉唐是在诗文上,如明初宋镰、王祎、张以宁、朱同、贝琼、苏伯衡而下,无不大谈汉魏文章盛唐诗者,而其骨子里实是对那种盛世气象的向往。如台阁重臣杨士奇《唐人醉归图为金学士题》诗曰:“翩翩六骏出腾骧,醉里衣冠见盛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其作为辅弼之臣的理想便是盛唐气象的再现。原因在于有明一代始终为胡人所困扰。其虽代胡人而有天下,但终二百多年,胡人始终是其心头大患,甚至连皇帝也曾被胡人虏走过,最终又丧大权于胡人之手。由于胡人强大的军事力量的长期重压,故士大夫阶级的民族意识以及“光复旧物”、复汉唐之盛的梦想极为强烈,一旦经济条件许可,复古之风便勃然而发。即如王锜所说:“两汉之域,下逮唐、宋未之或先。此固气运使然,实由朝廷体养生息之恩也。”
发生在欧亚*两端几乎同时进行的两个“运动”,都是发生在文化领域的“复古”运动,都是在借“复古”之名对现实进行一定的反抗,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但它们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而中国明代复古主义运动实际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场文化运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间之长、影响之大、参与人数之众以及所涉及的领域(艺术和建筑、风格和鉴赏、教育和城市文化等方面)之多是中国明代复古主义运动所无法相比的。同样是"复古",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复古中充分地继承和利用了古时人类有关人性和世俗思想中的精华并加以发展,而中国的明代复古主义运动虽在打击台阁文风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因盲目复古,以格调、法式等方面的模拟代替对文学遗产的合理继承,其结果是依然走上形式主义道路,在文化事业上并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倒退。
对传统既批判又吸收,既摒弃糟粕又继承优良,同时还吸收了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之处(如古希腊神话等),使起源于意大利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中国明代复古主义运动因盲目复古,以模拟代替合理继承,其结果必然是生命短暂且对后世几乎毫无影响。
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开放式的,既有欧洲各国(各民族)的参与,又有自然科学家的加盟,既有古代圣贤的智慧,也有当今学者的探索,思想得到空前的;而中国的明代复古主义运动则仅局限于文学领域,当时中国的社会还是相当封闭,甚至出现了由最高统治者直接控制的特务机构,社会的封建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一些文人所能做到的是逃避现实及对现实的消极抵抗,而无法进行一场变革运动。尽管在宋代(公元1279年)也有过欧阳修、王安石等领导的宋代复古主义运动,甚至早在唐代就有过韩愈、柳宗元等领导的唐代古文运动,却都由于这些原因,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影响并不大而自生自灭,对后世只不过多留下了一些与当时风格不同的诗歌散文而已,个中原因,很值得当今改革开放的人们的深思。
到了后来,满清入关,先是民族思想意识斗争掩盖了复古思潮,再加上满洲人的清朝大兴*,钳制思想,使得刚刚处于萌芽阶段的思想运动就此夭折了,若以王阳明创立心学作为思想运动的开端,那么到明朝灭亡,只有半个世纪,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使这样的思想发展到足以影响*,是不可能的,要知道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从创立到变为现实,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若明朝能在延续五十年,中国有可能诞生彪炳千古的思想大家,而中国的思想思潮却因满洲人的入侵戛然而止,在康熙乾隆这些英明圣主的不屑努力下,中国终于彻底进入了奴性十足,毫无生气的阴暗时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1:11
1.文化复古出现原因:文章复古的表象之下是*诉求革新的本质。15世纪末以后,明代诗文领域内经历了一次新的变化,这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人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在这一阶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古的旗帜下,他们重新审视文学现状,寻求文学出路,尤其是针对明初以来受理学风气及台阁体创作影响所形成的委靡不振的文学局面,他们重新构筑文学的主情理论,注意文学艺术*的建设,并给民间俗文学以应有的重视,反映出对文学本身一种新的理解。
文艺复兴: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世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2.不会演变成类似西方的文艺复兴的原因:①文艺复兴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目的是打破*教的精神统治和禁锢。文化复古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制的时代发起的,受封建思想主导。②他们以模拟为创作法门,因此作品缺乏独创的精神与风格,机械复古。③前后七子或互相标榜,或互相排挤,把持文坛,目空一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1:11
明朝中国的君主*强化 而西方却处在一个神权与世俗王权矛盾尖锐时期
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并不需要思想的辅助 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需要一种崭新的思想来为他们与宗教禁欲做辩护
想一想魏晋 虽然国家* 但是却诞生了魏晋风骨 当然这些原因很浅薄 如果想多了解一些 建议你可以看一看黄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里面有相关叙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1:12
明朝的不是思想启蒙吗?批判理学追答至于为什么不能演变成文艺复兴,这就是中国的社会*和生产关系的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