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1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7 11:09
翻检历史,发现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复古史,复古主义的共同前提是对现实的不满。
国人至圣先师孔子,就是最起劲的复古专家。孔子面临的“春秋”是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西周以来的等级森严的礼仪制度开始解构,土地的领主所有制开始向地主所有制转化。缅怀祖先的辉煌,感叹世风的日下,孔子要克己复礼,回归西周。
墨子比孔子复古的劲头更足。孔子仅仅想回到西周,墨子却要回到夏代。在来自民间、有着农民朴素精神的墨子看来,仅仅回到西周是不够的,西周的贵族们不事劳作,不创造财富,奢侈的生活耗尽社会资源,是大大的不公平。要回就回到夏代,夏代多么理想,连部落共主大禹都亲自参与治河工程。
比起孔、墨来,老子和庄子更极端。他们主张回到伏羲时代,没有*和压迫,结网而渔,筑巢而居,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才是理想的生活。
王莽的“托古改制”,改革的口号就是“回到西周去”。王莽幻想通过自上而下的国家行为,恢复井田制,解决土地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行为的复古主义。
北宋王安石变法也是打出复古的旗号,孙中山对西周的井田制也倍加称赞。
二十世纪初叶,面对新文化运动的崛起,一股文化复古主义的浪潮翻卷。他们反对白话文,强调国粹的重要性,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袁世凯、张勋复辟更是明显例子。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还有两次复古主义的兴起。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一次是近十年以来。第一次复古与“*”有关,第二次复古与经济有关。因为*,似有很多人*着伤痕率先开始追问原因,满世界寻找救世的良方,问题又回到“五四运动”的老问题:“科学与民主”,于是八十年代出现科学热、民主热。第二次复古思潮,是国家经济发展后,人们开始怀古,想起汉唐盛世万国来朝的昔日辉煌,想起郑和船队七下西洋西方,列强用传教输送西方文化,中国要用孔子学院普及中国思想。有人豪言“全世界都来践行儒家学说”,央视的百家讲坛更是推波助澜,弄得“主义”不复古都不行。
复古思想也并非就是不好。以历史的典型实例为论据,以历史上有过的教训为准绳,直观具体,避免抽象的说教,可以避免“一个地方再次栽”。但负面作用是,离开具体环境的类比未必切题准确,如果一味凭经验主义,往往会忽略就现实问题可能导致的未来后果进行论证。
有人认为,复古思潮是由于国人有思维定式,造成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屡屡以复古为旗帜,也与教育有关系。两千年一脉相承的经史子集教材,除了经验的,就是先验的,孩子们从小就把中国历史背得滚瓜烂熟,一遇问题,只有历史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司马光眼毒,看准了才编《资治通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7 12:27
儒家提倡周礼、推崇尧舜的主张与“复古”比较相近。《论语》中相关的语段如:克己复礼;吾从周;行夏之时,等等。墨家背周礼而用夏政,也算“复古”。
后来西汉末年,王莽曾经实施复古改制。但治标不治本,改制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