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5:14
站在路口,放眼望过去,一条笔直的大道通向远方。人群、车辆、甚至道路的本身似乎都变得愈来愈小,消失在天边。你想起了昨天的送行晚宴,一大群朋友都挤在圆桌的那一头,等候你来拍一张团体照。如果说看到让离去的朋友消失在天边,似乎是一场难以避免的情景,你可曾经想过,为什么在拿人作主体的照片上,却也把朋友推到照片的边缘,大半幅的画面反而被圆桌所占?这就是视觉上的透视感。而正因为这份透视感,使得很多利用焦距比较短的所谓“超广角镜头”所拍出来的照片,显得变形,而它的使用也就变成了一种学问。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下幅照片去理解:在上幅照片里,我把两根金属长条放在照相机的前面。从镜头前斜向地展开。当我把这样的安排用一只20mm广角镜头拍摄了下来以后,在照片里,这两根金属长条却形成了照片左右边缘,而长条所勾画出来的扇形,展现在整张照片的长方形画面上。这也就是说,透视感使得接近扇形基点(瞳孔或是照相机快门)的景色,不论是眼前的大路还是圆桌,都被拉宽了,展现在这幅长方形画面的底部,而远处宽广范围里的景色,却被压缩在长方形的上端,相对地变得很小。因为眼睛的透视感是和我们与生俱来的,愈远愈小是天经地义的现象。至于说近处的景色是否变大了,没有人会去注意它。但是不同镜头,由于它收罗的扇形范围各有不同,所带来的转变就很明显了。一般所谓“标准镜头”的透视感和肉眼所看到的比较接近,也就因为如此,而被标以“标准镜头”这个称号。但是广角镜头所带来的,却超越了我们肉眼所能接受的程度,我们注意到近处的题材比肉眼所看到的更为突出,因而意识到照片变形了。建立在实物成像基础上的摄影,即使不像在日本那样,被称为是“写真”,大家的心目中还是认为它是“纪录”。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认识到照相机和肉眼在观察景物之间的差距,广角镜头所带来的变形就可以成为我们发挥表现力的工具。一张照片的拍摄也就成为一次再创造,它不再只是单纯的纪录而已了。透视感为广角镜头所带来的特性,使得我们必须认识到,所谓“广角”并不是单纯地把更多的景色收罗在一幅画面上。在使用这样的镜头时,我们有必要去选择适当的拍摄题材。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找寻能够从画面前景中突出的题材。一张照片,如果没有明显而有意义的前景,就会显得特别空洞。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广角镜头这种强调前景的效果,虽然能使它淡化远处景色在画面里的地位,但确也不否定远景的重要性。因为短焦镜头比较清晰的景深能使得远处的一树一木都很清楚的显现在画面上,我们很难利用大光圈来虚化它。因此,除非前景与远景有明确的关联,否则就会带来喧宾夺主,甚至凌乱的后果。正因为广角镜头会把远处的景物压缩而集聚在一张照片的上方。我们就必须考虑到向外延伸的(不论是垂直的还是水平的)直线,除非把它放在中心的十字线上。随着这些线条的延伸,它们就会逐渐地被压缩而变形。这会使得一条肉眼看过去水平的横线呈现出倾斜甚至变成拱形。这种现象最明显的是在水陆交接的湖畔或海边。而垂直的线条,不论是高大的树干或耸立的高楼,也会因为它们离开镜头的距离愈来愈远而呈现出向*倾斜的现象。为了考虑到拍摄建筑摄影者的需要,摄影器材厂商也有所谓“变轴”镜头的生产。来校正这一方面的效果。当然在目前数码摄影的时代里,这个问题也可以在拍摄后通过电脑软件来加以处理。透视感所带来的“变形”,造成了广角镜头和肉眼观察之间的差距。但与其把它看作是这种镜头的“短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镜头的特性。这就像驾驭一匹有个性的野马一样,如果能够让它的性能和我们的拍摄意图相互结合一致,所得到的效果,就往往会使得一个画面更有含义和震撼力。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怎么去把广角镜头的透视感作为工具来作为我们拍摄上的发挥,就要看我们对这种镜头的“驾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