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7: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19:30
在明朝末年至清代初期的封闭环境中,恩施市的红土乡和大山顶,由于外来移民的定居,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婚俗,即每年农历7月12日的青年男女自由谈婚论嫁活动,因其以赶集贸易和对歌的形式进行,主要由女性主导选择对象,人们便称其为“土家女儿会”。这个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历经300多年的发展。
女儿会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清朝至*时期,集市在石灰窑兴起,最初女性不得公开参与,但随着时间推移,女儿们开始公开露面;*初期,商会活跃商贸,外地商人增多,女儿会吸引了更多人参与,成为当地重要节俗;新中国成立后至*时期,女儿会的官方色彩增强,男女青年婚姻自主,成为爱情与婚姻的平台。*期间,女儿会受*冲击,形式和内容有所改变,但人们仍坚持参与。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女儿会恢复并发展为集物资交流、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盛会。从石灰窑、大山顶扩展到州府和旅游景区,参与者的身份和内容也日益丰富多元,从最初的民间活动,发展到*主办的大型活动,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
如今,土家女儿会不仅是土家族的象征,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热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展示了土家族文化的魅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州“州庆”、“摆手节”、“牛王节”等四大民族节之一,历史悠久,是恩施土家族女儿在华夏大地上独显女性文化特征的一朵艺术奇葩。 女儿会发端于恩施市的石灰窑和大山顶。两地分别为恩施市东、西两个1800米的高寒山区,两地因分别出产名贵中药材(当归、党参)而成为享誉中外的药王之乡,同时两地也分别孕育了奇特婚俗“女儿会”,而成为女儿会的故乡。此俗一直承传不嬗,迄今已近300年。石灰窑和大山顶均属恩施市辖地,且全市多为土家族,故将人们习惯称呼的女儿会称为“恩施土家族女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