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做人"进行教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09:45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00:09

平时我们都说家长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什么都做不了,放任孩子自由成长。家长最应该做的三件事。

第一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关注孩子的性格和脾气。这里的关键,不是去告诉孩子性格和脾气应该怎么变化,而是家长本身脾气性格好不好的问题。“如果家长反复无常,孩子就会产生恐惧感和逃避感。如果家长通情达理,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预料的,孩子就不会产生稀奇古怪的脾气。”

第二是行为规范。不是家长告诉孩子必须天天学习,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怎么接人待物。俞敏洪觉得这里的关键还是在于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看上去特别小的事情,但是一件两件三件五件十件加起来,这个孩子变成很懂礼貌,很容易被周边的人所接纳。一旦被周边人接纳,他会产生强大的安全感,他的性格、人品就会变得更加的健全。其实很多小事会变成大事”。

第三是兴趣引导。“兴趣引导不是家长给孩子强加一个兴趣,告诉你必须干这个事情,而是根据孩子的天性,让它变成自己生命中的某个强项。一旦碰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成就感,有存在感。”家长不要强化孩子不如别人的地方,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如别人的事情,家长要做的是帮孩子建立某方面的自信。“这种自信一定不是说他这门课要学的多好,而是让孩子深刻的相信,不管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其实自己都是被别人接纳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00: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的深入,关于独生子女的性格发展,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良好的性格特征在教育影响下逐步发展。有人认为,独生子女具有特异的个性的特殊儿童,极端地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这样的想法太过于偏激,其实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几乎没有什么差异。无论如何,我们要认识到,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并非独生子女本身所致,而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所影响的。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它以血缘关系组成的人,人一出生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群体,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最主要的基地。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创造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个性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潜移默化,深刻而持久。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幼儿的性格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早已为詹森研究证明了。不论儿童是由生身父母还是由收养或寄养家庭抚养,他们和生身父母之间在智商上总有显著的相关。詹森把此归因于遗传对智力的影响。进而言之,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和类型的影响,而智力对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研究表明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性格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环境是性格发展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活动圈子以及工作实践来发生效应的。

一、性格的含义与性格的形成
      幼儿性格的发展是否好坏,那是会影响幼儿对人、对己及对事的态度与行为。那究竟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性格是表现在对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他周围的事的态度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对身边的事情非常的积极,有些人对人、对己、对事以消极的态度去对待,这是跟家庭教育脱离不了关系的。
      人生来时不具有某种性格,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指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所谓“外力”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自然在人出生以前就准备了材料。“人们的天赋的品质和志趣是在他们出生时不经他们同意和获悉而为他们创造的。”这就产生了气质、才能上的差异。“外力”的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欧调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及教育。一个人的性格是在他的生活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生的历程而形成和发展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之一。
      家庭是幼儿社会学习的第一所学校,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为儿童今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终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幼儿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许多家长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无不无时无刻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孩子除了在学校与别人交往之外,其余的时间就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幼儿无时无刻的关注着自己的父母的一举一动,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性非常的强,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便会像“录像机”那样,将其他人的一言一行完全的拷贝下来,存档处理,并在适当时机表达出来。在这段时期,孩子相处最多、接受最多信息的,是来自于父母的言行。幼儿并没有像成人那样拥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他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不去学习不好的行为,于是在承认不注意的情况下,学习了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同时也影响性格的发展,在性格的形成的过程中起着负面的作用。
      好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格,不好的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伤害。父母的言行是子女天然的模仿榜样,它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那究竟父母的那些言行会影响到幼儿性格发展呢?

二、父母的不良言行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1 .父母粗野的语言。
      父母语言对孩子影响最深, 一些父母在佳丽不讲究语言文明,夫妻之间经常出言不逊,话语粗俗,甚至满口污言秽语,对孩子骂声不绝,这些粗野的语言想细菌一样污染着家庭的精神环境,毒害着孩子春节的心灵。孩子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就模仿成人的语言,再说孩子的词汇量缺少,听到这样新鲜有趣的词,很快就掌握。掌握之后,在适当时机就运用。那样会影响到了幼儿的人际交往,其他人不喜欢跟说脏话的孩子玩。如果这样长期下去,慢慢地就成了孩子语言里的一部分,那样导致孩子以后的言语不礼貌。交往上也出现了问题,最终造成其他人不愿意跟他交朋友,那样会是孩子的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孤独,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这样。
2 .父母暴躁的脾气、乖戾的个性。
      一些父母的脾气的暴躁,性格乖戾,他们认为这知识自己的“坏事”,与他人无关。其实,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常是父母坏脾气和坏性格的主要受害者。心理雪茄认为,孩子的坏脾气和坏性格与其说是是从父母那里“传”来的,不如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孩子的坏脾气和坏性格可能会让孩子在处事时,通过暴力来处理,他们的坏脾气耐不住性子,于是就动起手来。最终形成了攻击性行为,对幼儿以后成长非常的不利。
3 .不良的习惯、嗜好。
      不良的习惯、嗜好是身心发展的腐蚀剂,对孩子危害最大的精神垃圾。父母懒散、贪睡、不讲卫生等坏习惯,可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学到身上。3~6岁是培养孩子自理的最初时期,也是培养孩子性的重要时期。父母坚持刷牙、健身或注重饮食健康 ,都是在孩子无意中灌输一种观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体,懂得健康的重要性。或者是生活在赌徒、酒鬼、吸烟者的身边,孩子们的学习、品德等个方面都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由于父母的不良习惯、嗜好,也是孩子养成了那样的坏习惯,习惯成自然。由于父母的贪睡,孩子无法准时到幼儿园。孩子的衣着不整洁,邋遢流鼻涕等各种不良习惯。这样的不良习惯,没有急时的得到改正,会是孩子的自理能力、性都比较弱,在幼儿园需要别人的帮助,慢慢地这样下去导致孩子不爱学习、性格散漫等不良性格。
4. 父母的处事行为。
      父母的处事行为,代表了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影响着孩子。父母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这样对孩子的影响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会使孩子遇事沉着冷静。因为父母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位父亲因为睡过头,没有按照儿子交代的时间提醒儿子起床上学。结果儿子生气,大声对爸爸责斥,儿子之所以用这种态度对待爸爸,那时前天看到自己的爸爸也是用那样的态度对爷爷、奶奶的。爸爸的心“咯噔”一下,无话可说。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幼儿的性格的发展,父母处理事情冷静沉着,子女同样如此。父母是孩子的楷模。
5 .父母感情不和,关系紧张。
      父母感情不和,关系紧张,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在恶劣的家庭气氛中生活,孩子那纯真、活泼的天性受到压抑,使他们情绪低落、苦闷、无所适丛,精神上遭受折磨,饮食、睡眠、学习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那样的家庭会让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得不到发展。

三、父亲与母亲分别对子女性格的不同影响
      其实父母亲对孩子的性格起着不同的作用。母亲对于孩子的爱起健康成长非常关键因素。母亲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承担与孩子进行最初的情感沟通,孩子通过母亲的一系列行为使起基本的感觉能力得到锻炼,孩子的情感得以发展,对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的诱导作用。同时母亲还是孩子最初的人格行为的影响者,对孩子人格基调的基本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母亲对于一个孩子有着无语伦比的影响,因为母亲对孩子的了解是从母胎里就开始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母亲那样对影响孩子的外部环境如此清楚,也不可能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有深切的把握。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母子感通、母子亲情是母亲与孩子不可分割的纽带,而母子之间无可替代的信赖感,让母亲比谁都能更及时地把握孩子的想法。
      父亲对子女成长也具有关键性及重要性。因为孩子的成长如果完全由母亲把持,肯定不利于孩子少年时期的健康成长的发展。不仅会使男孩“女性化”,女孩的性格也会更加的柔弱。父亲在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因为男人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这对子女是一种优势。


四、如何培养子女良好的性格
      父母不良的言行使幼儿形成不良的性格,这样对幼儿的成长有极大的影响。那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幼儿形成活泼好动、心情开朗、有热心等良好的性格呢?
      1、和睦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间的和睦,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起讨论工作和学习,家庭成员共同劳动,互相体谅照顾,成员之间互相尊重,都会使幼儿形成心平气和、做事果断有自信、勇敢、勤劳等良好的性格。
      反之, 父母感情不和,关系紧张,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在恶劣的家庭气氛中生活,孩子那纯真、活泼的天性受到压抑,使他们情绪低落、苦闷、无所适丛,精神上遭受折磨,饮食、睡眠、学习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那样的家庭会让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得不到发展。而且会使幼儿形成懒惰、脾气暴躁等不良的性格。那怎样才能形成一个和睦的家庭?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而不能当着孩子大吵大闹,拳脚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善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体察孩子的需要,要有一颗孩子似的心去进行亲子间的交往。父母既是孩子的教养者,又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能做到情感上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受到家人的爱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2、培养幼儿能关心别人,共享快乐。
     我曾经遇见过这样的事例,小小是个大班的学生,她家附近的一位奶奶生病了,小小发现了就每天拿自己的零用钱给奶奶买八宝粥。她的举动让父母、老师很惊讶,老师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以前我见妈妈经常给邻居生病的阿姨送饭,很快阿姨病就好了,现在奶奶也生病了,我给她买好吃的八宝粥,这样她的病才好得快”。这样的一件小事可以告诉我们父母的言行中无形的给幼儿做了一个好表率!使幼儿形成开朗的性格。
      3、爱孩子要适度
      著名的作家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和知识。”因此,父母给孩子的爱要理智,不能盲目的过于溺爱,更不能为了教育孩子而利用粗暴来体罚孩子。对孩子合理的要求应该给予满足,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应该耐心地教育、说服,使其懂得道理,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4、父母的处事要既严谨又和蔼。
     父母在与幼儿交流时要和蔼可亲,而孩子做错事十,父母与幼儿的沟通要严谨,同时也要有耐心,让幼儿有悔过的机会。禁止用粗暴、辱骂的言行来惩罚幼儿。
     幼儿是活泼好动的、是有好奇心的。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在抱怨孩子用小刀或叉子在新买的沙发刮烂了;抱怨刚给幼儿买的新玩具还不到两天就被拆的乱其八糟的;在抱怨白白的墙壁被幼儿画的赃赃的等等。对他们的行为,父母又气愤又无奈。常常会打骂、体罚小孩。其实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因为幼儿正处于一个学习能力很强、学习欲望也很高的阶段。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管好坏,拆车是她很好奇,想动手做,好像在说自己也能做出来。面对这些父母要有耐心、要冷静的。给有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会这么做?”再慢慢的教育他们,让他们的好学习的习惯在不破坏东西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形成好动、外向的性格和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
     父母要善于对待幼儿的同伴。孩子有自己的同伴、朋友,父母在对待他们时要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都是很纯洁的,他们在一起成了好朋友是最值得珍惜的。所以父母不能过于的计较或贬低别的孩子,不要说谁好谁坏。一定要维护幼儿的自尊心。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带他的同伴到家里玩。让幼儿一起学习一起玩玩具,给他们吃水果。给幼儿创造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善待朋友的环境。而孩子和自己朋友在一起是最开心了,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会做人。同时形成开朗、谦虚的性格。

     追根探底,为人父母者,理应尽教导子女之责,通过言传身教给子女一个好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很难免出现不良的言行,作为父母应该对自己的过错向孩子解释甚至道歉。然而,这也是一个使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过程。父母们应该改变不良的习惯和嗜好,注意对幼儿的身教和言教。让幼儿身心轻松、快乐成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