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6: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3:54
在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宗教音乐的革新,尤其是马丁·路德的倡导,使得教会歌曲的传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往,教会只允许唱诗班独唱赞美诗,而路德改革后,大众参与唱歌的制度得以恢复,这种新的宗教歌曲形式被称为众赞歌。
众赞歌的革新体现在歌词和音乐上,歌词从拉丁文转换为本民族的现代语言,从单调的和祷词转变为富有韵律的诗歌,使得内容更为生动易懂。音乐上,复杂的复调体被简化为清晰的和声体,歌词与旋律的结合更加和谐,易于听懂。马丁·路德与音乐家J.瓦尔特紧密合作,他们共同创作了一套包含词曲的众赞歌,瓦尔特的38首作品中,大部分采用旧教赞美诗、宗教民歌或世俗民歌的曲调,并融入了流畅的四部和声,有些甚至是全新的创作。
1524年,瓦尔特编撰的《赞美诗小书》首次收录了38首复调众赞歌,这些歌曲的旋律设计遵循歌形式,放置在男高音声部。而到了1586年,L.奥西安德编写的和声体众赞歌集中,众赞歌的旋律首次被置于高音部,这一改变确立了众赞歌在近代的通用格式,从此成为教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