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区块链信任,区块链的信任是一种什么信任机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2小时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区块链信任和现有信任的区别

区别如下:

1、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种分布式的存储账簿,它具备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以及可追溯的特征。

2、这些特征对于将来利用这项技术构建全新的信任模式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2.区块链信任和传统模式信任的区别是什么?

区块链信任和传统模式信任的区别如下。

1、区块链中的信任,最为不同的就是,它通过数学、计算机技术和加密使信息的记录不可更改,并通过智能合约将合作的约定写在区块链上,最后在条件满足后自动执行合约。区块链消除了信任的第三方,通过区块链,人们不必需要100%信任对方或信任第三方机构,它并不是消除了信任问题,也并不是完全不需要考虑信任问题,在合作过程中,人们仍然是需要去信任的,只不过将信任的对象从人和组织,转变为共识机制构成的区块链网络。

2、传统的信任体系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国家和文化。国家运用自己的公信力和公权力,来为合作双方的信任背书;而文化,则指的是一些隐性规则,比如各种地域习俗的信任体系,以及可能出现的民间第三方机构。国家执行的成本太高,不可能都去依靠国家。而文化的信任培养需要的时间过长,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社会很复杂,不可能事事靠签订契约,也不可能事事都适合国家出面。

为什么说区块链是“去信任”的?

维基百科中,从心理学角度对信任的解释如下:

Trustisbelievingthatthepersonwhoistrustedwilldowhatisexpected.

信任是指,相信被信任的人会做出预期的事。

结合我对信任的理解,信任包含几个关键点:

1.?信任是一个心理预判。

2.信任是有程度的。

3.信任是单向的。比如我信任你,但你不一定信任我。

4.信任是有维度的。

??道德上的信任:我信任他不会干坏事。

??能力上的信任:我信任他能搞定这个事。

心理预判一般来源于两个因素: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当然,这两个因素并不矛盾。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预判,是同时建立在这两个因素之上的。

构建信任关系除了可以让彼此的信任的双方得到心理的上的愉悦感外,更重要的是,信任可以提升合作效率,甚至完成一些单体无法完成的事情。对于历史经验形成的信任关系,需要靠时间来积累。如果双方合作,都要从0开始积累,显然是低效的。为了提升效率,我们常常会引入第三方,在双方无历史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来实现两者间的合作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个第三方信任机构或工具称之为“信任中介”。

原子模型

信任传递:A信任T,T信任B,A可以通过T间接的与B产生合作关系。比如B想借钱,T没钱,A有钱;此时A可以把钱先给T,T再把钱给B。当B违约时,T帮B把钱还给A。

去信任:A信任T,B信任T。在A和B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A和B将各自需求提给T,由T来达成A和B各自的需求;或者A直接与B产生合作关系,但都是在T的监视下完成,由T来确保A和B都是按交易的要求完成的。

注:黄色箭头代表着信任的方向。

其中“信任传递”和“去信任”的主要区别在于,信任传递中的T参与双方的交易,也承担责任;而去信任模型中的T,不参与交易,也不承担责任。

区块链本身是一个平台工具,提供了一个不可篡改的记账服务。他无法促使交易双方彼此互相信任,也无法参与到双方的交易中;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工具,当然也无法承担交易责任(比如A违约,B发假货啥的,都属于交易责任;至于记账的正确性,系统的安全性责任,当然还是由区块链保障)。因此区块链所实现的是“去信任”模型,而非“信任传递”模型。

当然,在区块链记录大量交易数据后,则给人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经验数据。比如当A不信任B时,但在链上可以查阅B发生了大量的成功交易。此时A可以判断,B是一个可以相信的人。这是一个衍生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提的“增信”的由来。无论是否有历史交易数据,在区块链平台上的交易仍然是在去信任模型下完成的。

信任是一个泛概念,包含的场景非常丰富,比如合作信任、感情信任、交易信任……而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当前主要涉及的场景是交易信任。当然,还可以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提供存证服务,以解决其他场景的信任问题。

至于区块链如何做到不可篡改的记账服务,请参见《区块链如何确保交易安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