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评《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8:2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在学术界,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探讨公权力问题的核心框架。国家代表公共领域,社会则是私人领域的代表,两者虽对立又紧密相连。在中国,县级行政是国家与社会的交汇点,因此县级活动备受学者关注。杨华教授的《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一书,便是此类研究的典范。杨华教授作为华中乡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白描手法描绘了县乡政治生态的全貌。尽管有些读者认为此书重复冗余,但我却常常感到意犹未尽,杨华教授对许多问题的探讨往往只是点到为止,令人遗憾。

杨华教授对县域治理进行了多角度的讨论,主要从县乡的角度出发。如果将县乡看作一个具有自主性的主体,并以组织学的视角来考察,可以将杨华教授的讨论归纳为组织框架设置、组织活动技术和组织动员方式三个方面。

首先,组织框架设置。在中国,地方的机构设置通常与保持高度一致,县级也不例外。然而,乡镇一级却有所不同,它们需要直接与社会民众互动,进行事务性工作。因此,乡镇内部的机构设置需要一种全新的架构方式。经济发达镇的改革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如江苏的经济发达镇通常只设置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农业农村局、社会治理局等部门,以方便群众办事。

然而,这样的设置是否科学、现代化呢?这显然值得商榷。乡镇的机构设置创新虽然方便了群众,但也打破了科层制的稳定形态,将组织矛盾内部化。在总体科层下,被层层分解,但到了乡镇一级可能就难以找到对口负责的部门,这增加了执行的不确定性。

其次,组织活动技术。组织活动技术是县乡推进工作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监督和考核,这两种方式最终导向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属地管理。杨华教授发现,现在对基层的监督与考核越来越从结果控制转向过程控制,从专项考核转向综合考核,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留痕主义、形式主义盛行。

最后,组织动员方式。杨华教授主要关注对内人的动员。在基层,有经验的老油条不干事,没经验的愣头青容易干坏事。杨华教授发现,相当一部分的老油条还是有可能被动员的,他们除了晋升无望,往往还被长期的基层治理空转与形式主义泛滥消耗,导致摆烂。对于年轻干部的晋升,杨华教授也发现了一条曲线流动机制。

近年来,“简约治理”“技术治理”“协同治理”等治理术语层出不穷,但它们真的现代吗?基层治理到底因法治而现代还是因人治而有效?这便是变化社会给社会科学的挑战。如果社会科学学者多一点杨华教授这样的人就好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