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8:2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应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和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教学活动中,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时,应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以适应和促进机能恢复。教材内容需合理搭配,不同性质、强度和密度的教材交替进行,以适应不同年级、类型和难度的体育课。


教师备课时,应精心安排运动负荷,针对不同教材设计合理的负荷量。跑和投掷项目的负荷不同,教师需深入研究教材,调整练习密度,避免过度重复练习。任务确定时,不宜过多过难,以确保教学效果。


运动负荷模式有多种,如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和前低后高型。任选模式,应做到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心率区间120-140次/分,一节课保持10分钟以上,以中等强度和量为主,兼顾学生恢复。


运动负荷测量常用脉搏、询问和观察方法。学生锻炼后回答感受,与心率有明显对应关系,教师可据此判断负荷情况。观察学生脸色、表情、喘气、出汗和反应速度,直接反映负荷大小。安排运动负荷时,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生理和心理感受。


体育课应有适宜运动负荷,既关注生理效应,也关注心理效应。合理安排负荷,是锻炼身体、掌握技能和促进身心发展的关键。调整练习次数、组数、强度、时间、器械坡度和阻力,或改变组织教法,均可调节运动负荷。


扩展资料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