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7: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9:41
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的无目标发脾气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到四岁时已相对罕见。相反,攻击性行为在学龄前儿童中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并在四岁时达到高峰。
从三岁起,儿童在对同伴实施攻击后,进行报复性反击的行为有所增加。
不同年龄段激发攻击行为的因素各异。两至三岁的儿童往往在目睹家长或成人展现暴力行为后表现出攻击性。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则更多在同伴间发生冲突时展现攻击行为。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展现攻击行为的方式亦发生变化。两至三岁的儿童倾向于通过踢打等身体动作来表达攻击,这通常与争夺玩具或其他物品有关,并表现为工具性攻击。相比之下,年龄稍大的儿童在托儿所或小学低年级时,身体攻击减少,更多采用言语攻击如嘲笑、说坏话或起绰号。到了学龄中高年级,儿童虽然可能因争夺物品而发生攻击,但攻击行为更多是故意的,并且主要目的是伤害对方。
尽管表面上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但敌意性攻击却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年长的儿童(尤其是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推断他人的意图,并在确信他人有意伤害自己时采取报复行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9:40
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的无目标发脾气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到四岁时已相对罕见。相反,攻击性行为在学龄前儿童中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并在四岁时达到高峰。
从三岁起,儿童在对同伴实施攻击后,进行报复性反击的行为有所增加。
不同年龄段激发攻击行为的因素各异。两至三岁的儿童往往在目睹家长或成人展现暴力行为后表现出攻击性。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则更多在同伴间发生冲突时展现攻击行为。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展现攻击行为的方式亦发生变化。两至三岁的儿童倾向于通过踢打等身体动作来表达攻击,这通常与争夺玩具或其他物品有关,并表现为工具性攻击。相比之下,年龄稍大的儿童在托儿所或小学低年级时,身体攻击减少,更多采用言语攻击如嘲笑、说坏话或起绰号。到了学龄中高年级,儿童虽然可能因争夺物品而发生攻击,但攻击行为更多是故意的,并且主要目的是伤害对方。
尽管表面上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但敌意性攻击却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年长的儿童(尤其是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推断他人的意图,并在确信他人有意伤害自己时采取报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