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默默无蚊(闻)的奉献""钱(前)途无量"一类改动成语的广告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8:2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9:51

两种观点:
A,赞同这种做法
因为现代的人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将古老的成语文化来改编成广告,来增加收益。 独出心裁 富有创意当然,厂家也不能不顾社会公德,只重经济利益,不考虑它的社会利益,象什么“钱(前)途无量”,“引郎(狼)入室”,“绣(秀)色可餐”等还是少用为佳。 总之,商人和教育工作者的目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必将有所不同。对此,我们应该客观对待,不能苛责。

B,不赞同这种做法
因为他们把成语改动了,改变了成语本身的意义 ,失去了它原有的含义。乱用成语的现象在广告中大行其道,像什么“咳(刻)不容缓”,“吃(痴)心不改”,“默默无蚊(闻)”,“钱(前)途无量”等等,不胜枚举。 这种乱用,危害极大。
1)、它容易误导青少年。中小学生正处在学语文的关键时期,如果他首先认识了这种“假冒伪劣”成语,以后印象很难消除,很容易在真正使用这些成语时写错,甚至用错。
2)、它容易养成一种不良习惯。此风气一旦形成,会养*们随手篡改成语惯用语的习惯,结果必然会发展到真假鱼目混珠,胡编乱用的局面。不仅不益于学好语文,也有可能会永远失去这些优秀的语言。 3)、它容易造成混乱局面。成语,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它的形成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成语一些都有一段历史掌故或精彩出处,是汉语言中独有的现象,是我们语言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并保有这一份遗产。胡乱篡改,必然会造成语言使用的混乱局面,这是不严肃的态度,这种行为必须禁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