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8: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元丰元年春,徐州云龙山顶矗立着一座放鹤亭,隐士的逸事与仙鹤的飞翔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时任知州的苏轼被这仙境般的景象所吸引,于十一月初八写下《放鹤亭记》,记录了与隐士张天骥的交往和鹤的自由生活。张天骥,号云龙山人,醉心于修道,他的两只仙鹤更是亭中奇景的主角。
文章中,苏轼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山间异境的变幻和仙鹤的飞翔乐趣,看似轻松的笔触下,隐藏着深意。研究者解读为苏轼借此抒发心中抑郁,或是揭示他对出世与入世矛盾的思考。然而,茅坤评价其“疏旷爽然”,强调的是文章的意境而非深沉的哲理。
在文中,苏轼通过讲述彭城大水、草堂迁徙和山人建亭的过程,展现了他对地方治理的智慧和责任。尽管《放鹤亭记》中对山人和亭子的描写不多,但苏轼的心思显然偏向于山间的奇境,仿佛孩子选择最钟爱的玩具。而山人养鹤的日常,更是他心中向往的隐逸生活的象征。
在与山人的交往中,苏轼以鹤为媒介,阐述了隐居的乐趣和君王沉溺享乐可能导致的后果。他引用《易经》和《诗经》的典故,强调鹤的超脱与贤人君子的隐逸生活。然而,他并未忽视卫懿公好鹤导致国亡的历史教训,借此提醒人们好逸恶劳的危害。
苏轼的文笔游走在隐士生活与政治忧虑之间,结尾的放鹤歌和招鹤歌,似乎在揭示苏轼内心对出世与入世的挣扎。山人之鹤的自由,实际上暗含着苏轼对自由与责任的反思,以及对隐士生活的理想化。尽管如此,苏轼并未完全放弃入世,他的诗歌和生活本身也证明了即使在中,他也能创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