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6:2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0小时前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
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不容忽视的责任。我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谈谈此方面的浅显看法:
一、早抓早好
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从初一新生入学那天开始,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严格学生的坐立行走。班主任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仪容着装,谁注意礼貌用语、谁衣着整洁等。同时要点名或不点名地指出,同学身上存在的毛病,两相对比,同学们该选择怎样的习惯已一目了然。
二、让养成教育回归生活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必须从身边挖掘题材,让生活说话,使学生真正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终身受益。例如:我班个别学生刚入学时,铃声一响,不管老师叫不叫下课,就站起来要走,针对这个问题,我曾举这样的例子,如果有客人到你家吃饭,客人还没吃饱,你吃饱了就走,客人还好意思吃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说:“不好意思”。从此以后,象这样事很少发生。
关于翻越围墙的事。我曾举这样的例子,别人到你家,不是从正门进,而是*而入,你会怎么看待他。有的同学说:我会以为他是小偷。以事例教育学生,他们易于接受,可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深受教育。
关于卫生问题,我针对这里的人爱干净,家里都收拾的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我说同学们算一算,一年365天,你们有多少天在学校学习和生活,通过计算,同学们发现在学校生活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由此他们没有理由不爱我们的学校,要把我们教室和学校打扮得更美、更干净,让我们觉得舒服,学习开心,从此以后,我们班的教室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三、严格要求,多加鼓励
改变不良的习惯与建立新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斗争过程,良好的习惯养成只有在严格的要求下才能完成。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与不良习惯做斗争,自觉地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制定班规,付诸实施,奖优罚差,确保每一位同学的习惯养成在严格的自律与他律的监控约束下进行。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需要得到老师及时的承认,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一味的指责以免影响他们的热情。
四、要:“勤”
要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让做得好的同学有光荣感。让做得不好的同学一前者为目标,不懈追求。
五、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密切配合,教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总之,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也便成了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历练成习,不仅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良好习惯不可缺少的通道。
热心网友 时间:10小时前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孔子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初一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光靠教师的“管”是不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部力量。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一旦有了“我要学”的渴望,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就有了学习自觉性。学生就会全身心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也会体察到一些不良习惯的消极作用,这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所以,我在课堂上讲述历史的过程中引用故事、趣闻,主动与学生讨论,让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 二、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板书要简洁、规范;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按时上课、不能拖堂等等。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三、培养好习惯贵在持之以恒 习惯是经过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动作行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有句话说得好“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不能见异思迁。面对每天的预习、复习、测试,单调而又枯燥无味,即便坚持一段时间,测试成绩也不见得立竿见影。如果此时学生气馁、放弃,必然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就很难形成。